2025年上半年,恒大物业公布了一份中期报告,显示其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9%。这份报告,展现了这家物业管理公司在面临关联危机时,展现出的顽强适应能力和转型生存的巧妙策略。
2025年上半年度,恒大物业的营收总额达到66.47亿元,其负责管理的房屋面积增长至5.96亿平方米,新增部分为4100万平方米,这些具体数字展现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基本稳固性。
母公司不再提供支持之后,恒大物业正在努力摆脱依赖,艰难维持运营。
规模韧性:5.96亿㎡的"安全边际"
房地产业正经历着全面性的深度调整,物业管理业务量却持续稳定提升,这是恒大物业当前最稳固的经营基础。到今年六月为止,公司负责管理的房屋面积比去年同阶段增长了大约四千一百万平方米,总量提升至五点九六亿平方米。这种增长幅度不仅超过了行业整体四点四的平均增速,而且增长的动力来源也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非住宅类业务的显著增长是此次规模增长中最突出的成就。统计表明,恒大物业新增加入管理的面积里,非住宅项目占据了绝大多数,具体比例达到59%。这一数据凸显了该公司在商业中心、产业基地等不同类型物业管理市场上的成功开拓。非住宅类项目比起居民小区,初始投资额度更高,运作难度也更大,不过合同期限通常更持久,资金回笼也相当可靠,此外还能显著减少对集团旗下建造项目的依赖程度。
恒大物业在对外业务拓展上,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虽然其品牌形象受到母公司影响,但企业凭借提升服务水准、调整开支计划等手段,不断承揽新的业务合同。
去恒大化举措已初显成效,众多业主与开发商逐渐将恒大物业当作自主运营的服务商,而非母体企业的下属机构。调查资料揭示,恒大物业得益于较早减慢扩张步伐且脱离母公司管控,其经营状况反而比其他同类企业更为稳定,这种自主权在市场低迷阶段尤为难得。
业务韧性:多元板块协同抗风险
恒大物业的适应能力,表现在主要工作基础扎实,无关领域比例增加,以及基本需求服务范围扩大的三个方面。
基础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今年增长了8.8%,这个增长率超过了公司整体的营收增幅,证明了公司主要业务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尽管受到关联企业的某些影响,公司还是通过提高所管理项目的服务水准,并且增加了管理第三方项目的范围,使得基础服务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经营收益构成已经极为分散,本阶段来自其他主体的营收比例高达99.7%,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了0.2个百分点,而与关联企业的营收比例仅剩0.3%,较往期减少了34.6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已不再倚重关联交易,其开拓外部市场的成果十分突出。
公司还依靠多种经营模式来降低风险,公共建筑项目收益比去年增加了九点五个百分点,这个增幅超过了住宅和商业项目,城市公共服务业务也增长了百分之二点八,非住宅类业务的开发不仅改进了收益构成,而且因为其固定的合同期限和付款来源,增强了资金流的稳定性。
社区生活服务借助满足住户基本需求获得增长,该季度营收同比提升6.7%,借助增加家政、便民维修、直饮水及新能源充电等常用服务,即便利润率有所降低,依然实现了业务体量的扩大,既增强了住户的归属感,也为未来利润打下基础。这种经营布局,以稳固的主营业务为基础,以积极的对外扩张为特点,以丰富的业务种类为补充,是恒大物业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潜在关联风险的重要保障。
财务重构:从关联依赖到现金为王
当前领域内资金周转普遍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恒大物业管理公司运用多种财政手段,建立起更强韧的财务架构,着力减少对关联公司的依赖程度。
现金流安全边际充足,235 亿港元战略投资落地
到六月最后一天,企业手头持有的现金以及等同现金的资产总额将近二十七亿七千八百万元,再加上十二亿六千八百万元不能随意动用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行业监管要求和项目押金,它们都非常安全,总的可动用资金量达到将近三十亿零五十万元,这为公司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8月13日中期业绩公告发布之前,恒大物业引入了235亿港元战略投资,这是其财务调整的重要环节,不仅为公司增加了充足的现金流,同时也实现了资本构成的显著改善。战略投资者包括中信、光大控股等中央企业背景的资本,同时也有腾讯、红杉资本等产业和财务投资者参与,这种多样化的股东构成,改变了以往关联方单一控制的情况,促使公司决策更加注重自主经营和长远发展。
降本增效成果落地,费用管控精打细算
恒大物业在推进“精细化成本管控”方面不断努力,期间行政和营销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4%。降低成本并非单纯压缩开支,而是要简化不必要的环节,集中资源在关键业务上。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后,现金储备得以增加,也为将来应对行业成本挑战提供了更充裕的余地。
行业镜像:逆周期增长能力考验
恒大物业的半年度经营成果,可以看作是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物业服务领域在当前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发展实况。尽管整个行业普遍面临营收增速减慢的情况,但恒大物业仍实现了6.9%的业务总额提升,这一表现相当难得,其成功关键在于公司对若干重要方面的准确把控。
坚守基础服务是抵御周期波动的首要屏障。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占比较高,达到84.6%,这种发展战略与行业"回归本源"的动向十分吻合。收缩非核心业务体现了稳健的经营策略。当前行业业主增值服务收益普遍出现下降趋势,恒大物业选择主动停止部分利润空间有限、成长前景不明的业务,这种"收缩战线"的做法虽然暂时减缓了营收扩张速度,却显著改善了公司整体运营水平。企业将精力主要投入到社区团购、家庭服务以及装修服务等关键增值项目上,既有效预防了非业主相关业务持续萎缩的问题,也为后续的利润提升创造了条件。
结语:压力测试下的转型启示
恒大物业2025年半年财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关于非母公司企业如何顽强发展的典型范例。这家公司正借助业务量增长的稳定,财务状况的稳固,以及经营方向的精准,逐步走出一条摆脱母公司影响的发展道路。
这份成绩单也给行业带来三点启示:
物业管理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提供帮助而非建立联系,只要坚持帮助的初衷,便能在困境中发现转机
财务稳健程度高于规模扩张,特别是在行业面临深度调整的阶段,充足的资金积累和财务调整能力决定了公司的存活基础。
独立自主是专业物业管理公司的根本目标,必须构建起不受母公司制约的发展路径,方能达成实质性的价值提升。
恒大物业的变革之路尚未结束,未来的方向还有待发掘,然而这份展现顽强生命力的阶段性成果,已经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值得参考的典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