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简陋的米粉铺,每月营业额达到五十万元,还有一位出生于九七年的女性,自行开办烤肉店,成功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近些年,类似讲述创业经历的文章在网络上非常受欢迎,许多人对投资开店的念头充满期待,不惜投入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资金去购买连锁经营权。不过,餐饮行业的加盟模式正逐渐演变成一个诈骗高发地,部分品牌只售卖质量低劣的商品或提供服务,更有甚者直接携款潜逃,导致众多创业者在其中蒙受损失,最终倾家荡产。
图源:新华社
据尼尔森统计,2019到2021年间,餐饮类虚假合作案件增加了30%,涉案金额达5000亿元之多。以最高检披露的一起案件为例,上海某企业利用“台铺奶茶”“茶颜光年”“茶芝兰”“炸鸡特工”等24个虚假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骗取了5800多名受害者的钱财,总额超过4.4亿元。不法连锁经营案件频出,不仅令经营参与者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还削弱了民众的投资意愿,对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种情形为何屡次发生?许多人期望通过经营小本生意来提高收入水平,不法之徒便针对这种心态,以“少量出资、丰厚收益”“迅速盈利”为幌子,捏造一些名为“以合作经营为名,实为欺诈”的企业,再配合具有诱惑力的宣传资料进行散布。其中,非法的营销手段也在助长这种不良风气。所谓快速扩张的企业,是餐饮领域合作经营骗局的典型代表,其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半数。部分急功近利的商家借助名人宣传、雇佣人员假装排队等手段制造声势。举例来说,某个饮品连锁机构印制了众多广告物料,当有意者前往考察时,会以每人每天40到80元不等的费用,指使假冒顾客,在门店外反复排队,以此营造客流量旺盛的错觉。
餐饮连锁经营领域已成为欺诈活动的核心区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严厉的打击和规范。首先,需要强化市场监督,对那些不符合规定从事特许经营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针对特许经营矛盾突出的餐饮等行业,要依法进行重点监管。同时,各地商务、市场监督、公安等机构应定期联合开展商业特许经营专项治理行动。此外,须健全配套法规制度,对公开招募的连锁经营商贩设定更严格的行为规范。具体而言,登记注册后每年度呈报经营状况总结,必须依照法规公开披露信息内容,要使加盟协议文本符合标准,就连锁分店经营者也必须完成连锁经营登记手续。
天意不会赐予意外之财,创业者挑选合作门路时,必须探究品牌的过往、体量、声誉,特别留意其直营点的运作实况及合作者的存活比例,切勿因一时冲动而误入圈套。
撰文 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