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南天之手,他担任手机淘宝的技术主管,此前曾负责天猫技术团队,向钛媒体独家提供信息
钛媒体报道:2014年“双十一”活动启动仅三分钟,整体销售额便突破十亿元大关,其中移动设备贡献了超过七成的交易额,这一现象无可争议地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在交易量最为集中的阶段,确保用户顺畅移动操作的,正是手机淘宝的技术工作集体。从应用程序的开启,到网站首页的呈现,再到订单确认与付款环节,手机淘宝上完成整个购物环节所需的时间,已经从年初的二十多秒显著缩短为九秒以内。
这也表明,对于任何主流设备,使用者轻触手机淘宝就能立刻启动应用。以前在应用开启过程中,顾客需要等待的时刻,如今能够用来进行一次商品交易。
现代通讯时期的“双十二”,不只是没有节制的采购行为,也是手机淘宝的展示环节,手机淘宝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生活消费平台:处理废弃物品、提供代办业务、执行家庭整理、售卖电影入场凭证、进行汽车常规维护等,各种服务种类齐全。但是,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更加复杂的技术难题。
钛媒体约请手机淘宝的技术主管南天,来深入阐述小尺寸屏幕背后的技术挑战,不过专业词汇实在不少,需要各位仔细研读:
我在2009年春季进入淘宝,恰好完整经历了六个双十一,今年起,我和同事们开始共同塑造双十二的面貌。这期间,我目睹了淘宝及阿里生态的迅猛成长,也经历了从淘宝到天猫再到手淘的岗位调整,这六年实在充满趣味。
上个月双十一活动启动后,头三分钟销售额就突破了十亿大关,其中手机端贡献了超过七成的业绩,这一刻,我们和所有参与者一起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力,过去数年我们反复强调移动网络即将普及,如今,这个趋势已经完全显现,我们在技术方面的努力,是为了让用户在使用手淘时获得更流畅便捷的体验
有人曾向我们表示疑惑,手机淘宝在移动电商市场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我们却仍致力于提升基础体验功能。
从我们的角度分析,当前移动互联环境下,消费者对产品使用感受期待会显著提升,毕竟主流移动应用大多以原生APP形式存在而非网页版本,这类APP的下载与更新过程会消耗网络数据,同时占用设备存储容量,因此绝大多数人不会在手机上存储大量备用应用程序,这种安装维护的代价,使得用户对产品缺陷表现出极端不能容忍的态度。
换个角度来看,在手机普及的今天,影响人们使用感受的条件更加多样。除了以往网络环境注重的速度和可靠性,人们操作手机程序时,对电量和数据使用量、软件体积都十分在意。加之手机种类繁多,要在各种设备、不同系统、不同厂商调整过的界面上维持一致流畅的操作感,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当前手机淘宝,在全部主流设备上,从应用启动、至首页载入、商品页面、购物车、确认订单、完成付款等环节,整体耗时已由年初的二十秒以上,改进为九秒以内。任何主流设备用户,打开手机淘宝应用,均能达成即时响应。这表明,先前在应用开启步骤中,用户需要经历的等待过程,如今几乎等同于购买一件商品所需耗费的时长。
依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一个行业市场的页面,性能每提升1秒,用户的点击量就会增加66%。这也说明速度对于用户而言至关重要。
另外,我们针对基础移动通信的网络实施了诸多改进,基础网络对运营商的依赖性极强:2G、3G、4G等不同标准,加上地区差异和运营商的区别,都造成了移动设备上网感受的显著不同。我们针对这些差异因素,大幅简化并改进了基础网络协议,又引入了更高效的通讯方式,针对不同网络环境,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加载和显示方法,以此增强了基础网络的稳定性,实现了网络延迟的最小化。经过优化,上半年网络性能几乎增长了将近两倍。
如今许多人认为手淘的使用感受有了显著改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CDN网络和图片优化的巨大贡献,二者功绩卓著。
淘宝业务有其独特性,很多情形依赖图像呈现,图像的清晰程度、传输速率极为关键,此乃其与即时通讯软件的不同之处。在个人电脑应用阶段,我们构建了卓越的CDN网络体系,该体系为亚洲规模最宏大的CDN集合,境内设有两百多处CDN节点,并分别在香港及海外区域建立了部署,这些因素共同确保了图片获取的效率。
此外,针对移动设备上的图像,我们针对小尺寸屏幕的显示效果、压缩程度和数据传输量之间的协调,进行了大量定制化改进,并获得了多项专利成果,以此确保图片在手机小屏幕上能够实现视觉呈现、加载速度以及数据使用量三者之间的理想平衡。
当前移动互联发展时期,苹果与安卓两大系统注重的是节能环保,运行时能耗少,网络资源消耗低,而淘宝则是一个多元的购物环境,涵盖了C2C、B2C、集体购买等模式,拥有数十种比价工具,以及上百个细分领域——将一个站点所有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一个应用程序供人们安装使用。我们的安装包曾经体积庞大到40M,对于内存仅有1G的安卓入门级设备来说,这构成了相当重的安装压力。
因此今年前六个月我们进行过诸多创新性探索,在技术体系层面,使手机淘宝转变为一个可扩展的模块化系统,依照网络环境动态调用的机制,顺利将安卓程序的体积由四千兆字节降至二千七百兆字节。
今天的27M表现或许并不突出,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个能够不断改进安装包的方法,预计未来淘宝的安装包会持续减小体积。
此外,还涉及能耗与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改进。每次新版本发布前,我们借助模拟用户行为来复现真实场景下的使用状况,借此掌握资源消耗的具体数值。通过审慎分析监控所得信息,能够判断应用在能耗和网络使用效率方面是出现了退步还是进步,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这是淘特去年着手创建的200多台真机的适配测试环境,这200台设备涵盖了淘特活跃用户中很大一部分群体,我们会借助脚本执行自动化测试,模拟大量用户持续点击淘特,如同全国民众在实验室中不停操作,以此评估某个版本在不同设备型号和操作系统上的运行状况。借助这种方法,既可确保我们在各种设备上获得统一流畅的使用感受,也能让iPhone6、Android L等新型号新系统迅速完成初步适配。
移动设备与网络相比存在不足之处,我认为更应发挥其长处:为人们带来更充实的移动生活体验,比如提供立体化的互动途径,借助相机、感应器、语音、影像、手势等创新输入手段,以及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多样化表现手法。
我们如今的工作重点并非将PC端的淘宝、天猫、聚划算迁移到手机平台,而是要借助移动设备的独特优势,对电子商务进行创新,同时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在手机上输入网址是一项比较麻烦的操作,不过通过运用扫码功能,我们能够迅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从而便捷地访问特定商品。
此外,借助图像识别等手段,我们也能实现网络购物难以达成的创新交互方式,例如我们新推出的“扫码买”服务,当用户看到一件服饰,却难以用语言或文字说明“波点”“条纹”这类细节时,只需拍摄照片,经由图像检索,便可在庞大商品数据库中精准定位对应商品。
依托阿里集团的数据资源,手机端能够广泛采用定制化方案,帮助用户在淘宝这个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里,更容易找到心仪之物,缩短选择过程。你会察觉到,尽管手机显示屏面积有限,但手机淘宝对用户的了解程度远超预期。
我们之前讲过架构实现了开放性和插件化的改进,我们提供了核心的技术平台,确保了使用感受和运行安全,这促使手机淘宝完成了从单一工具向平台生态的初步转变,这个基础改进让许多商家和外部程序员能够参与手机淘宝的功能更新,能够参与双十一活动,能够策划更有趣的推广方案,能够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内容。淘宝网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众多小微企业的共同贡献,我们的生态体系也因此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当前的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淘宝依然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首发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