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看疫情最新消息
大家正在围观
去App听语音播报
大北农集团的主要股份掌握在一位股东手中,该股东占比达到41.25%。而排名第二的股东,其持股比例则低得多,仅有3.64%。整个公司的股权分布情况显示,高度集中在少数几家机构和个人手中。公司前十一位的大股东合计掌握了56.6%的股份。其余的中小股东们,他们共同持有的股份比例是43.4%。
因此,大北农集团中,作为最大股东的持有股份,与公司其他众多小股东所合计的股份相比,并不占领先地位。
股权结构较为集中
主要出资人虽在很大程度掌握着决议权,可以决定分红方针,不过其支配力并不强,因此他们争取股息的意愿并不高,常常会借助私下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当前,公司内部持股比例较高的投资者与持股比例较低的投资者,均能从剩余现金收益的分配中获得利益,这是盈余现金进行分配的结果。所以,对于持股比例较高的投资者来说,与其和其他投资者共同分享利润,不如将股利现金继续留在企业用于投资,以此实现资本的增值。在此条件下,持股比例较高的投资者会增持股票,并提高自身的持股比例,最终达成股东权益最优化的发展方向。
大股东获得的现金分红数额有限。公司把未分配给大股东的利润,用来提升企业整体资产水平,造成大股东拿到的分红回报不多,不过随着企业资产增值,最终能为大股东创造更丰厚的收益条件。
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股东,要就所得收益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减少股利分配,能显著减轻股东税务负担,从而实现税务筹划。
为了维持对企业的支配地位,企业的主要股东常常倾向于降低红利分配,企业的首要股东虽然持股比例没有绝对优势,主要股东会拿出一部分红利,用于收回自身的原始投资,并且凭借主要股东的优势,争取并瓜分剩余的款项。
股份分配权高度集中时,红利发放常受控股股东影响,他们为谋取私利,会在分红表决中主导决策,依据持股比例领取现金红利,这促使现金分红成为企业最常见且基础的分配方式,导致分红形式单一化。
大股东在决定公司股利政策时,常常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而较少顾及其他中小股东的权益,股利分配的意愿也不一定符合投资者的期望,相比之下,大北农集团实施的股利政策总体上是以大股东的利益为首要出发点。
集团的主要股份持有者几乎掌握着公司资金调配的权力,公司资金支配权过于集中在主要股份持有者那里,就很容易让他们忽略中小投资者的相关权益,实施有利于自身的分红方案,这种做法也容易导致中小投资人的离开,对公司的发展不利。
投资机会影响
大北农集团经营领域是农产品加工产业,该产业已对中国民众的日常产生显著作用,涉及市场状况、服务水准、产业体量等多个层面,并已渗透到生活的诸多方面,此外农产品加工产业还是促进农民丰收的关键领域,在政府扶持政策推动下,农产品加工市场的投资前景日益广阔。
农业深加工领域在国内具有关键作用,当前水平已跻身全球顶尖行列,初级产品数量持续增长,合理的农业扶持措施,为本土农产品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国内农产品供应不足的状况已经彻底扭转,买卖双方关系实现了理想中的和谐,伴随城市与乡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食品加工业获得了宝贵的发展契机,展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由此,该行业构成了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板块。
到2018年,国内农产品加工业总收入已突破两千二百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近三倍,该产业已成为关键性产业,实现了迅猛增长,预计接下来将进入关键的繁荣阶段。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司经过对本产业动向的考察,认为应当持续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进步,从而增加其在农业总值中的占比,同时推动农业加工的深度转化,迅速推动加工业的革新,依靠科技革新的能力,不断调整农业加工业的构造组成。
还建议借助区域集中的发展模式,促使其持续获得提升。这些有益的举措显著改善了整个产业的融资环境。当市场前景良好时,大北农集团把握投资良机,致力于公司的资本运作,扩大经营体量。
大北农集团寻求进步,调整经营体量,变换经营方针,促使收益分配方案产生变动。企业若希望扩充体量,就必须吸引资本,而扩张所需资本,部分来自未分配的利润,部分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容易导致企业负债比率上升,伴随而来的是财务风险加大。
这时候,出资者与债权方面临更高的回报期待,公司外部获取资金通常费用不低,因此大北农集团多数依赖内部筹措,不过其筹措资金的意愿并不强。
总体而言,当大北农集团遇到投资机遇或需要扩大经营体量时,它倾向于将更多资金留存于企业内部,因此会倾向于采取低股利分配政策,导致股利发放比例通常不会很高。
盈利水平不稳定
大北农集团自2010年公开上市以来,便致力于推动自身成长,这一阶段主要是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现金流状况较为平稳,在2011年,这两项指标均达到最高点,但从2012年起,大北农集团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现金流便开始下滑,并且逐年递减。
大北农集团的三项关键比率,包括净资产回报率、营收收益比和成本收益比,其走势大体上如同S形曲线,2010到2012年间这三个比率基本上是稳步增长,而显著的起伏则发生在2012年以后。
考察三个指标从2010到2018年的变化情况,发现成本费用利润比和销售利润比的变化方向相同,在2010到2018年期间增长非常有限,并且2013到2016年期间指标数值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接着注意到,2017年大北农集团的成本费用利润比和销售利润比都达到了峰值,然而到了2018年却急剧下滑,这两项指标的研究表明,过去九年里公司的投资回报及盈利状况起伏不定且前景不明朗。
观察净资产收益率,2010到2012年期间持续增长三年,2013至2016年期间持续降低四年,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突然增加来到13.16%,不过2018年降低幅度显著仅有4.97%,这个指标的分析表明大北农集团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所获取的回报变动非常剧烈。
经过对三个盈利能力数据的审视可以发现大北农集团整体的盈利状况起伏不定。但是,那些盈利水平较为稳定的公司通常能够维持一贯的分红制度并且提供较高的分红比例,由于它们拥有较为可靠的盈利基础,因而能够更有把握地进行分红。
大北农集团采取现金方式分配股利,这种方式对企业资金周转能力有明确要求,需要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因此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标准很高,一般只有公司经营收益保持稳定,才能确保有更多资金用于发放现金股利,所以大北农集团的股利分配情况以及现金股利发放额度,都会受到集团经营收益减弱且波动较大的影响。
偿债能力较弱
偿债水平度量,体现公司短期支付能力,例如流动比率等。研究这一指标,分析旨在让出资人明白公司偿债能力的高低,判断公司陷入经济困境的可能性,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公司状况。
自2010年大北农集团实现上市后,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展现出相近的变动轨迹,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两者均经历了显著下滑,2014至2018年间则表现出剧烈的起伏,且比率水平普遍处于较低状态。
这两项参数展现了公司当前拥有的货币资金与短期投资,上市公司流动比率偏高,意味着公司拥有较强的债务清偿能力,其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较为充裕,而大北农集团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呈现显著下滑且起伏明显,表明大北农集团的偿债能力偏弱。
重新分析资金周转状况,大北农集团的资金周转状况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持续改善,表明其资金周转效率较高,整体资金运用效率良好,但从2014年起快速下滑,这种下滑态势一直持续到2018年没有好转,资金周转效率逐年降低反映出大北农集团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资金运用情况明显变差,经济形势较为严峻。
通过考察这三个指标,可以看出大北农集团整体的还债能力不够强。还债能力也是决定公司分红策略的一个关键财务考量,公司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决于资金流动是否顺畅,还债水平能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企业若债务偿还能力显著减弱,常会削减现金分红,以防资金周转困难加剧。通过考察大北农集团的债务偿还情况,能够看出,该公司现金股利发放较少与其偿债能力不强之间存在关联。
运营能力下降
公司运作水平对分红方针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企业运作水平高时,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其未来经营状况的持续性以及其获取利润的潜力。
企业运作水平减弱或显著减弱,表明其遭遇经营困境的几率会增高,所以一旦企业运作水平减弱,为提高资金周转效能,会通过加大往后阶段开支来规避风险,进而削减了股东收益的派发。
大北农集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攀升,2015年增幅显著,较前一年猛增至16.33天,从9.43天大幅提高,在此后至2018年的四年间,该指标持续上升,表明企业资金积压在应收款项上较多
审视大北农集团库存周转周期,2010到2013年间周期持续缩减,资产转化效率提升,但2014至2018年周期逐步拉长,显示企业资金被货物束缚程度加深,运营效能呈现下滑态势。
参照同业公司的营业净利润率,2010年至2018年期间该比率出现起伏不定的情况,反映出大北农集团的营业利润表现不够稳定,通过综合考量三个关键数据,可以看出大北农集团的整体经营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2014年以后,其经营状况的下滑幅度较为显著。
公司运作情况直接表明其在整个市场领域的发展情形,通过先前探讨可知,因为大量资金被套在应收款项上,致使大北农集团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无法获得保障,2014至2018年间大北农集团资金被库存物资占用的时长偏多,集团的库存物资周转速率不高,显示库存物资难以快速转变为现金流入,其应收款项的回收速度同样偏慢。
应收账款的周转时间以及库存的周转周期,可以分别评估公司销售资金回笼的效率以及实际资产变现的速度,应收账款的周转时间拉长,表明公司资金流转及快速变现的能力在减弱,同样,库存的周转周期过长,会妨碍公司产品流向下游销售渠道的顺畅度,不利于企业增加利润。
公司运作状态有显著关联于它的还债本领。公司经营情形不好、收入波动,造成大北农集团现金分红额度不高,进而削弱了投资人对公司的投放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