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躺平”一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观察周围,实际上存在着这样一些“躺平”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愿意,装病请假、逃避工作,就是不愿意勤勤恳恳地履行职责;另一些人则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拖延成性,就是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还有一些人则是畏缩不前,不愿签字、不敢承担责任,就是不愿意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与那些面对挑战选择退缩的软弱之人不同,众多人选择了勇敢地面对问题和挑战,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特别是我们众多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深植于基层的沃土,宛如一棵棵坚韧挺拔的大树,撑起了一片天空,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抵挡风雨,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不凡的篇章。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在社会治理的深入探索中,以及文化传承的坚定坚守中,基层干部们凭借无畏的胆识和无私的付出,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家领导人指出,“作为干部,应当以‘干’字为首要,不仅要怀有想干、愿干、积极干的意愿,还要具备能干、会干、善于干的能力,其中,积极性更是排在首位。”承担起干事的责任,既是干部的本分,也是其价值体现。抵制消极态度,不断进取,核心在于增强干部投身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激发干事创业内在活力的根本,源于一个“心”字。选择“躺平”并非解决难题之道,更非人生正确的道路。在应对时代变迁、肩负国家使命、做出个人抉择时,我们应摒弃“闭门自守”的观念,将奋斗的舞台置于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始终怀揣对党的忠诚,坚定地以国家领导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思想的“核心支柱”。始终秉持服务人民的初衷,将人民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倾注心血、情感和力量,着力解决群众的急切需求、忧虑和期盼,汇聚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始终坚守办好事情的公正之心,坚决摒弃任何私心和个人偏见,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牢牢把握实践工作的根本方向。
激发干事创业内在活力的关键,在于把握住“新”这一核心。在新时代,我们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蕴藏着新的生机。近些年,90后、00后的年轻干部纷纷步入职场,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拥有高学历和广阔的视野,思维敏捷,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很强。然而,由于成长环境优越、经历挫折较少,他们往往害怕困难、畏惧艰苦,缺乏担当精神。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必须深入理解和思考,同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关怀与支持。需创新活动平台,紧密贴合青年人的思维趋势与喜好,借助岗位实习、挂帅出征等方式,努力激发年轻干部的进取心、争先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豪情;同时,需挑选站位高远、经验丰富的领导与年轻干部结成对子,通过言传身教助力其成长,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担当、愿意付出的愿望。
增强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关键在于“实干”二字。激发干部在干事创业方面的内在活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我们必须认真执行并深入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精髓,引导全体干部将追求卓越作为永恒的目标,争做先锋模范,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必须增强担当意识,持续保持奋斗精神,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作为,确保应当办理的事项不拖延,能够处理的事项不耽搁,棘手的事项不回避,切实做好每一件实事、好事、成事。积极传承“为官避事,平生为耻”的优良传统,改善社会风气,构建一个让领导干部乐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