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已经刊发了三篇短文,用于阐述Mac运用中的若干简略手法,不过众多读者反映,各篇篇幅均显短小,阅读体验亦不够畅快,因此本次采用长篇幅形式,展开详尽说明,意图为本系列文稿画上句点。
期待这篇作品能作 Mac 机器的「入门指南」参考读物。针对初次接触 Mac 的朋友,给予必要指引,使其顺利操作,无需周折,迅速掌握使用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Mac设备常见疑问说明Mac设备实用方法介绍第一组Mac设备常见疑问说明Mac设备如何选购?
你目前尚未决定是否要选购Mac设备,若非必须借助Windows系统来操作某些专业应用,我的意见都是选择Mac,因为它非常出色。
如果你现在尚在为购买哪一款Mac而纠结,看一下如下的介绍吧
上面介绍的是笔记本,下面是台式机:
Mac这么薄,如何有效的防护?
爱好Mac原版触感的群体相当庞大,不过同时存在众多较为审慎的使用者,他们热衷于给Mac设备提供周全的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措施具体包含多个方面。
外出时将设备装入保护套,此举旨在防止跌落和碰撞,我习惯将套好的设备放入行李箱内。
键盘和机箱需要防护,键盘要防尘防潮,机箱要抗刮,有些人习惯在电脑旁饮食,常会无意中将液体洒入键盘内。
Windows 装不装?
这个现象在苹果用户中其实很普遍,身边经常有人购置Mac设备,随后又为其安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我们今天不比较Windows和Mac哪个更好。
但是,若您已购得苹果电脑,不建议安装Windows并持续使用。众所周知,苹果的产品定价较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每台设备均配备独特的操作系统。Mac的一大长处在于其macOS系统,专业用户选择Mac的主要驱动力正是macOS系统。
还有一方面,众多苹果系统使用者反映,在他们的设备上安装微软操作系统后,运行效率不高,同时机器散热状况很差,这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难题,并且会显著降低使用感受。因此,倘若你实在无法摆脱对Windows的需求,最好不要选择购买苹果电脑,而要是已经购入了苹果设备,最好直接采用苹果自带的操作系统。倘若认为有必要另备一个Windows系统,不妨考虑使用虚拟机,在需要时通过虚拟机来运行Windows。到目前为止,我尚未遇到任何工作,是必须在Windows环境下完成,却无法在macOS上进行的。
macOS的入门过程相当容易,对于曾经使用过Windows系统的用户而言,转换过来后能够迅速开始使用,几乎不会遇到不习惯的状况。
软件怎么下?
在Windows平台上安装程序通常需要前往各个软件的官方网站获取,而在苹果公司的移动设备上安装应用则基本通过App Store完成。苹果的台式电脑Mac机可以兼容这两种途径,不过其内置的应用商店所提供的软件数量远不及iOS设备上的版本,因此用户或许只能安装部分应用程序。但最好从AppStore获取软件,若App Store不可用,则建议从官方网站下载。官网提供的Mac版软件为.dmg格式的安装包,需在访达的下载文件夹里寻找。或者,可使用command+空格键检索文件名定位安装包。该安装包的样式大致如下所示。
下载以后如何安装?
若在苹果应用商店获取程序,同苹果手机一样,可凭个人账号密码直接安装。但若从网络渠道取得软件,苹果电脑通常会询问一下
点击「打开」后,软件会开始安装。不过,有时会出现提示,说应用不允许被打开,并说明这是由于开发者未获信任。在 Mac 系统中,应用分为三种类型,即从应用商店获取的、从网络下载且带有 Apple 官方认证签名的、以及从网络下载但缺少 Apple 官方签名认证的(这类应用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若属该类型,初次尝试启动时或许会遭遇阻碍。无需担忧,只要确认该程序并无瑕疵,便可在「设置 - 安全性与隐私」项下列出刚才欲启动的应用,随后选择「继续运行」选项。
Office 办公软件到底有没有?
许多打算购买Mac的用户常常疑问,在Mac系统里,是否能够找到性能优良的Office类工作应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选择相当丰富。
系统预装了iWork套件,里面含有pages、numbers、keynote三个部分,分别用于文档编辑,数据整理,以及演示文稿制作,这些功能与Office系列软件类似,keynote在许多用户看来,其表现明显优于ppt,很多机构的正式发布都选择使用keynote,这款工具确实既赏心悦目又操作便捷。
微软还针对macOS平台单独研制了配套的办公套件,涵盖了Office2019和Office365两个版本,我重点推荐后者,因为它跨设备兼容性非常出色,支持在手机、平板、Windows个人电脑以及Mac等多个终端上同步应用,并且配备了1TB容量的onedrive云盘存储服务,我已经持续运用超过三年时间了。借助Office365,Mac的办公效率获得了显著增强,当前售价比我购买之初减少了数十元。
Photoshop 哪里下?剪辑软件选哪个?
先前已经讲过,多数程序需从各自官方网站获取,不过图像处理工具和影音编辑应用,还是应该特别提及。
修图软件中,Photoshop最受关注,毕竟 Mac 电脑是许多创作者的首选,主要得益于其稳定的专业软件环境。Adobe 官网的中国摄影计划里,Photoshop 和 Lightroom 套装,一年期的订阅费用仅为 888 元,这个价格相当有吸引力。
谈到视频处理应用,苹果电脑上最受欢迎的剪辑工具包括 Final Cut Pro X,也就是 FCPX,以及 Adobe Premiere Pro,通称 PR。
FCPX是苹果系统上特有的影视剪辑应用,堪称首选之作,许多用户会因此购入Mac设备。该软件的最大优势在于操作便捷,无需过多学习即可掌握,并且运行过程非常可靠。当前这款软件的市场定价为1998元,相对来说费用偏高。不过苹果有专门针对教育人群的折扣,Mac系列几款实用软件整合后的售价为1298元,这个价格相当有吸引力,强烈推荐有需求的用户选择该组合。
接下来谈谈Premiere,它和Photoshop一样,都归属于adobe公司旗下产品。与Final Cut Pro X相比,Premiere的入门门槛稍显高一些,而且针对Mac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都不及FCPX,因此不是特别推荐使用。不过对于专业从事影视剪辑的工作人士来说,情况则另当别论。
硬盘读不了?
这个情况也是我碰到的难题,其实症结在于文件类型无法互相适配。解决方法就是安装一个名为 NTFS 的程序,借助这个程序,我们便能够自由地运用那些不匹配规格的存储设备。
接口接不上?
当前多数Mac设备都配备雷雳3接口,这个接口与typeC接口相同,因此只兼容typeC接口的外部设备。若需要使用USB-A接口(例如常见的U盘),或者需要VGA、HDMI、SD卡等接口,可以选购一个typeC转接适配器,这个适配器能够将typeC接口转换为其他所需的接口类型。苹果的官方网站上可以购买到,不过苹果官方出品的价格通常偏高,若追求更划算的选择,可以考虑购买非官方渠道的产品,例如我目前正在使用的京东京造品牌生产的1转6转换器,售价仅一百多元钱。这款转换器功能齐全,能够连接U盘、显示器、相机、SD卡等多种设备,体积设计得十分紧凑,仅比AirPods的充电盒稍大一些。
影片播放选哪个?
现在多数人基本不会再碰到那个麻烦了,毕竟大家大多借助爱奇艺、腾讯视频这类平台观看视频了。对于喜欢美剧的朋友,有时还得找些资源下载,播放时我还是建议用系统自带的播放工具,要是需要带字幕的话,最好试试IINA。这个软件很厉害,几乎什么影片格式都能打开,只要你能从网上找到的,它都能播放。这款软件的观看感受相当出色,不会消耗太多系统性能,能够有效延长设备使用时间,此外它还具备极为便利的云端查找字幕选项,并且整个软件完全无需付费。
解决了那些基础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探讨一下怎样更好地运用 Mac 的方法了。
第二部分 Mac 电脑的常用技巧触控板和鼠标
Mac 电脑的触控板一直代表着该品牌的特色,同时也是业内公认的典范。这是所有笔记本电脑里功能最出色的触控板之一。因此,大多数 Mac 用户几乎不用鼠标,因为熟练掌握触控板就能满足日常操作需求。
先来说一个细节问题,事实上近些年款的MacBook的触控板并无法真正实现按压功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到的按压反馈效果,是借助内置马达振动来实现的,这一点与早前iPhone搭载的3D Touch技术有相似之处。由于这种模拟技术做得非常逼真,因此绝大多数用户并没有察觉到触控板实际上是无法按压的。这种设计方式的优势相当明显,例如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倘若机器已经关闭电源,你再试着按动它,便会察觉毫无动静。不必忧虑,这并非发生了故障。
掌握触控板的关键在于熟悉其手势运用。首先需进入系统偏好设置中的触控板选项,随后便能访问到相关配置界面,只需稍作停留几分钟,即可掌握触控板的各项调整。
单手在触控板上滑动——相当于移动鼠标,可以移动光标位置
单手点按触控板——定位光标
「辅助点按」——两根手指一起轻点就相当于「鼠标右键」
「轻点来点按」——像摸触摸屏一样轻点就相当于「鼠标右键」
两根手指一起上下滑动——相当于鼠标的滚轮,可以直接滑动页面
调整尺寸——用两根手指捏合能够缩小,两根手指向外伸展能够放大,这种方式与触摸屏的操作方式较为相似
用两根手指做扭转的动作能够使内容转动,这个操作在翻看照片时特别有用
常用手势基本就这么几个,更多手势可以到触控板设置中查看。
专业人士普遍青睐Magic Mouse 2,它是一款触控设备,支持多样手势操作,功能类似触控板。这种鼠标在特定使用环境下效果显著。不过,这款产品也遭到不少批评,认为握感欠佳。我也购置了该鼠标,初次使用时确实需要时间调整,但因外观出色也就接受了。但它的价格不便宜,白色型号超500元,灰色型号费用更高。
倘若您实在不适应这款鼠标的触感,又或者认为它价值与价格不符,我建议您选用罗技的无线鼠标。
买了Mac之后,也尝试过Magic mouse2、Thinkpad鼠标以及罗技鼠标,现在觉得罗技这款用起来最顺手,触感舒适,并且和macOS系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个鼠标已经用了超过一个月,期间没有出现任何连接中断的情况,使用体验相当不错。
快捷键和 Touch Bar
高效按键组合是针对初学者群体我极力推荐的运用方式,无论是在微软视窗系统环境下,还是在苹果mac系统环境下,运用高效按键组合都可以令你效率倍增,并且给人留下严谨专业的印象。
在 Mac 系统中,常用的快捷键如下:
再次着重说明Command加空格这个组合键,在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里,它的搜索功能相当厉害,几乎任何东西都能找到。因此,你要是找文件或者软件,可以直接用它来搜索,不用记那些文件夹叫什么,找东西的速度会快很多。自从有了Mac,我就不再需要去弄那些复杂的文件夹了。
现在我们谈谈 Touch Bar 这件事。对于 Mac 的 Touch Bar 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根据我的使用感受和观察,这算是一个既非雪中送炭也非画蛇添足的功能。Touch Bar能明显增强fn键的操作效能,便捷地调整明暗程度、音响大小,并且在观看影片时迅速移动也非常好用,同时还能快速选取符号,输入信息时,Touch Bar左侧通常会固定一个符号选取按键。
程序坞
程序集是一个载体,能够存放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以便将来能够迅速启动,Windows系统里的任务条具备相似的作用。
程序坞具备隐藏功能,用户可在系统设置里开启自动隐匿与显现选项,当鼠标移至特定区域时会重新浮现,此时即可操作。此外,程序坞的位置亦可自定义,用户可选择将其放置在屏幕的左侧或右侧,而非默认的底部位置。
状态栏
我们刚才已经谈论了屏幕的下半部分内容,现在我们来谈谈屏幕的上半部分内容,也就是状态栏。
状态栏左侧大致相当于「当前活动程序」的「功能条」。软件的常规调整通常在此进行。尤其要注意的是,多数程序的基础参数配置,能够通过点击对应软件名称旁的「详细设定」来完成。特别指出,众多软件的使用说明或许会说明在「设置选项」中选定,譬如最普遍的一项便是语言选择,因此你可以在此处进行寻找。
状态栏右侧包含部分基础内容呈现,例如时刻显示,信号状况,剩余电量,查找功能,以及若干软件运行状况等。这些功能旨在辅助用户便捷操作无需启动程序的应用。
屏幕保护和触发角
谈及屏幕防护,这其实并非什么特殊方法。Windows系统自带相应功能,多数人都已有所了解。它实质上是呈现特定画面,暂时遮蔽显示信息,以此防止隐私外泄等情况发生。
Mac系统里的触发角功能是个很棒的小特性。要设置这个功能,需要进入「桌面与保护程序」界面。这个触发角的作用是,当鼠标指针挪到屏幕的四个边角时,会自动执行某个预设的操作,例如开启屏幕保护模式。
高效利用屏幕
这里说明系统层面的屏幕分割功能。在苹果电脑上,若需同时操作两个程序,可进行屏幕分割。而且分割操作十分便捷,只需运用鼠标,直接长按程序左上角的最大化按钮即可实现。
随后屏幕的某个位置会出现其他需要分屏工具的选项,可以直接进行挑选。
分屏功能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首要优势就是能充分运用整个屏幕,让屏幕上同时呈现好几个窗口,例如你能够一边撰写文稿,一边观看娱乐节目。
苹果生态产品配合
购买苹果公司生产的 Mac 电脑,还存在着一个不易察觉的关键好处,假如你已拥有其他苹果品牌的设备,便能够实现设备间的无缝协作。
「airdrop」
隔空投送其实指苹果旗下产品间借助蓝牙实现数据交换,传输效率极高,且不受网络条件限制,该功能是我日常使用Mac时最频繁调用的工具之一。自从它问世以来,就无需借助微信来分享照片或视频,并且传输过程不会对文件进行任何压缩处理。
「iCloud」。
iCloud是一款能在不同设备间共享的应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只要在Mac端登录相同的Apple ID,就能在「照片」应用中浏览手机拍摄的内容。同样,Mac上存储的文件,上传到iCloud后,也能在手机或平板设备上访问。
「跨设备复制粘贴」
这个特性我以前偶然在苹果手机和苹果平板之间察觉到,只要使用同一个苹果账号登录,并且两部设备都开启了蓝牙,那么在一台设备上复制的文本就能在另一台设备上直接粘贴。例如下班途中我借助iPhone浏览了某个颇具趣味的网页,回到家里后打算在Mac上继续查看,这时只需在iPhone上完成地址的复制操作,随后在Mac上粘贴该地址就能轻松实现。又如当收到他人提供的邮箱账号与密码信息,若需在Mac设备上登录该邮箱,可以直接在iPhone上执行复制动作,这项功能确实非常便捷。
这便是有关苹果电脑的基础知识介绍,望能对你有所启迪,我确信,只要完整阅读了本篇内容,你对Mac的认识将更为透彻,Mac便会切实成为你提升效率的得力助手,作为提升效率的得力助手,无论你购置Mac的成本几何,都称得上是物有所值。
苹果近期推出了搭载M1芯片的Mac设备,其中包括三款机型:MacBook Pro、MacBook Air和Mac mini,若需深入了解M1芯片的Mac产品,敬请点击下方链接继续阅读~
苹果M1芯片的MacBook Pro是否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