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蔬菜售卖、社区商店、早间食品、包裹传递、社区维修、家庭服务、形象设计、衣物护理等基础生活商业服务,增强城市生活服务水准,满足民众对便捷和丰富生活的需求,市政府批准,市政府办公室公布《关于增强生活服务水准的指导计划》(京政办发〔2018〕10号),简称为“指导计划”。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工作方案》出台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一)我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相关工作情况
基础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在社区中的普及程度和网点规模化程度持续增强,更加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显著提升了居民的满意程度。《北京市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工作方案》(简称为方案)推行至今全市共建设并改进了八类便民服务设施3685处,包括蔬菜售卖点、社区超市、早市摊位、洗衣店、理发店、家庭服务、快递站点和废品处理中心等,其中2015年至2017年期间分别完成775处、1700处和1210处的建设与规范工作。到2017年岁末,城区六个区域已经做到蔬菜售卖等基础生活服务在社区实现全面覆盖,整个城市这一比例抵达87.4%;全市基础生活服务网点实现品牌化管理的比例是34.9%,比2014年年底的总增长达到13.1个百分点,城区六个区域网点品牌化管理的比例是43.2%,比2014年年底的总增长达到16.5个百分点。市统计局于2017年6月实施抽样调研,结果显示,民众对于社区及其邻近生活相关服务设施便利性的满足程度,较2016年增长了4.2个百分点。
2018年原定要增设并改善1400个基础服务商业点。到2018年4月30日,全市一共增设并改善了包括蔬菜售卖在内的7种基础服务商业点468个。其中,新设的有376个,改造提升的有92个。全年计划完成度的三分之一点四已经达成,比预定时间表提前了零点一个百分点。这些网点覆盖的经营空间大约有十二万四千平方米,其中新设部分约占九万平方米。网点升级改造工程里,有149家售卖蔬菜的店铺被纳入,这些店铺里,有102家是全新开设的,另外47家是经过整改后提升的,这些店铺占用的总面积大约是7.7万平方米,在这之中,新开店铺占用的空间大约是5.4万平方米。
二是形成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已建成五十多家功能齐全的社区商业服务点,整合零售、餐饮、家政、维修等便民项目,充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同时建设了四百多家规模精简的社区商业“E站”,借助实体店铺,运用“互联网+”技术,覆盖居民日常购物和服务消费,整合了到场体验、网络订购、快速支付、送货上门等综合服务;推动一批连锁网点增加早餐供应、快递收发、衣物收取等便民服务项目;倡导培育“互联网+”生活服务新模式。出现了许多结合实体店与网络平台的新型综合商店,包括大型生鲜超市、干洗服务、家庭清洁公司以及废旧物品处理机构等。
在服务业领域,国内首次基本形成了生活性服务方面的标准体系以及分级的职业能力提升机制,以此持续优化服务水准。市商务局于二零一六年协助相关协会组织,完成了涉及蔬菜售卖等十一个行业领域的二十四个操作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并将这些规范汇编成册,其中包含了建议采用的二百三十六项标准,由此在国内率先初步构建了这十一个行业领域的标准规范架构。自2017年开始,不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相关标准规范的宣贯活动,促使企业合规运营,持续优化服务水准。此外,构建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育机制,广泛实施以竞赛促进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提升计划,持续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此适应民众不断升级的消费品质要求。自2015年以来,已召集超过一百万名参与者参与商业服务能力竞赛,同时动用商业进步基金资助,为活跃的服务业岗位人员提供技能教育,覆盖人数大约为十二万。
执行方案实施期间仍存若干缺陷。具体而言:协调疏散治理与改善服务的工作需更加周密;基础性便利商业设施建设面临显著障碍;推动连锁企业运营及商业形态革新相关的制度框架尚需优化。
(二)《工作方案》出台的背景
根据蔡奇、陈吉宁、张工、程红等同志在《市政协党组关于围绕“进一步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强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开展专题协商情况及意见建议的报告》(市委收文阅文134号)上的指示以及2017年7月19日陈吉宁同志在全市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提升工作交流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结合疏解整治和改善提升相关工作,全面梳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水平行动计划》实施至今的成效和问题,着力提高本市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持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三)《工作方案》出台的重要意义
《工作方案》的颁布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推动和治理本市生活性服务业进步的深切关注,有助于更周全地安排疏解和整治以及品质改进工作,更有力地处理基础便民商业网点设立难、经营费用大、连锁经营条件不理想等阻碍生活性服务业进步的关键障碍,全面推动本市生活性服务业进步,更有效地满足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
该计划书涵盖整体目标、核心工作及支持手段三大板块,就模式革新、改进成长氛围、提供政策帮助、健全守信机制等层面,制定了推动并约束行业运作的详细目标,每项目标都指定了具体负责的部门。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重要指示,以领导人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既要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让政府发挥应有职能,清晰认识生活性服务业兼具经营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努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朝着标准化、连锁经营、便捷高效、品牌建设、特色发展、智慧化转型,满足民众对便捷、丰富生活的需求,为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任务
涉及科学安排生活性服务业设施分布,注重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范管理建设,认真实施农产品市场改造提升,开发新颖的便民商业服务方式,持续提升"十五分钟社区服务圈"建设程度,改进证照申请和标识管理服务,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进程,增强工作人员培训等八个具体工作内容。
(三)保障措施
涉及五个方面,分别是提升领导组织能力,增加财政税收援助,增强市场监督作用,完善数据统计观测,实施严格检查评估,目的是保证各项任务得到有效执行。
该方案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实践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本市生活性服务业水准,持续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