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智界、享界,这些品牌虽然源自不同的合作企业,但华为似乎希望为所有这些“界”打造一致的形象。
例如2024年率先发布的享界S9,仅从其前照灯的外观设计上观察,仿佛能够发现一些问界S9或智界S7的相似之处,并且鉴于它沿袭了问界M9的前照灯设计,因此也配备了百万级别的智能投射照明系统。
享界的S9整车轮廓,其长度达到5160毫米,宽度为1987毫米,高度是1486毫米,内部空间宽敞,可利用距离为3460毫米,基础轴距设定为3050毫米,参照奔驰S级加长车型、宝马7系加长车型以及奥迪A8加长车型,售价区间定位于高端市场,预售价格介于45万元到55万元之间。
产品虽尚未正式发售,但生产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北汽新能源正着手对北京工厂进行升级,目的是用于制造享界车型。
预计今年8月上市的享界,会与智界S9“打架”吗?
01.华为和北汽蓝谷的双向奔赴
享界的轮廓设计,从先前泄露的图片里能略见一斑:车身姿态十分低矮且线条平直,车头部分显得格外修长,这些特点都相当契合大众对于豪华行政车的视觉期待。
车辆内部选用了淡雅色调的装饰,中控台运用了双层构造,其他部分的安排和先前公布的智界S7保持一致。
另外,享界S9首次配备了华为的顶级自动驾驶系统ADS3.0,该系统今年4月在北京车展亮相,支持车辆从当前位置自动导航至指定车位的智能驾驶功能,无需事先记住车位或路线,只需设定目的地即可完成自动驾驶。
此外,ADS 3.0又增添了停车时请人驾驶的功能,以及替人充电的服务,汽车能自行去寻找充电设备,并且能自动返回原来的停放地点。
这辆车搭载的技术远不止这些前沿科技,它拥有坚固耐用的玄武式车身结构,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打造的后部车身,配备了途灵智能化的底盘系统,搭载了鸿蒙4.0的智慧座舱,其ADS2.0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在全国范围内稳定使用,还有AR-HUD的抬头显示功能,对于50万元级别的汽车来说,这些先进技术很可能会成为标准配置。
然而,北汽蓝谷正在大力拓展业务,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的市场销售状况面临的挑战也日益显著。
根据资料统计,2023年北汽蓝谷全年销售量为92172辆,较上一年度增长幅度达到83.69%。尽管这一增幅十分显著,不过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度来看,其销售数据依然显得不够突出。
核心在于,这九万辆的销售记录里,绝大多数源自以面向企业客户销售为主的BEIJING品牌纯电汽车。
若回顾北汽蓝谷过去四年的经营状况,可以明确看出,该公司至今已经蒙受了超过220亿元的经济损失,而若将销售数据纳入考量,北汽蓝谷每售出一辆汽车,其亏损额便超过五万元。
对于持续的亏损,北汽蓝谷给出的原因是: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为增强自身整体竞争力,积极拓展市场版图,并在技术研发与销售网络构建方面不断加大资源投入,由此会对企业即期经营成果带来某种程度的作用。
公司产品现阶段销售量持续增长,单位生产费用暂时处于高位,大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尚未充分体现。
但在华为方,与北汽蓝谷的合作无疑是对自己智驾产品的补充。
现有车型中,鸿蒙智选已囊括轿车、SUV系列,形成了20-50万元价位的产品布局。智界即将推出第二款车,华为的产品优势将因此更加显著。
为了不断抵挡特斯拉FSD的挑战,余承东透露,华为团队在美国旧金山、加拿大多伦多等地对比了特斯拉FSD和华为ADS的高级自动驾驶技术,确信特斯拉FSD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华为能在竞争中超越对手。
华为智选车业务和智能车BU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实现盈利,华为将减轻负担,并投入更多研发力量,以维持其技术领先地位。
然而,新能源汽车领域局势动荡,务必时刻规避风险,并且与具备卓越创新实力的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此保证技术优势能够充分展现,这对于华为维持产品热销至关重要。
02.华为的老伙伴,靠华为吃饭?
作为华为的老伙伴,北汽蓝谷非常看重此次与华为的新合作。
之前的通知表明,北汽蓝谷意在加强彼此间的协作,立足于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计划同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实行智选合作模式。
为配合商业活动,北汽新能源购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多功能厂的生产设备,并进行了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同时租用了密云工厂的场地和配套设施,这样就能达到公司新产品制造计划的需求。
根据北汽蓝谷先前披露的销售生产数据,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并非持续增长,但也并非已经停产。
极狐这个品牌,根据乘联会发布的信息,去年第一季度阿尔法S和阿尔法T合计销售量大约在三千台上下,而今年第一季度这两种车型几乎完全没有了市场踪迹,相反,取而代之的是两款售价都比较亲民的极狐卡拉和阿尔法T
所以,一个出色的商品,也许能够改变现状,北汽蓝谷看中的华为享结S9,可能就是它的理想选择。
有评论曾以四个字概括北汽的困境:庞大难控,身为国有汽车集团,东风却通过新能源领域实现了突破,北汽却为何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
目前北汽的业绩表现相当低迷,像是暂时停摆,仿佛在等待华为的强力干预来扭转局面。
那么享界真的能帮助北汽实现原地飞升的愿望吗?
旧款问界M7,上市阶段销售急速攀升,接着又快速跌落,到2023年开头几乎没人关注,等到新一代车型推出后,销量才重新振作起来。
现在市场上售卖的问界M5,其市场定位比M7要低一些,按理说销量应该会比较好,可是实际上,这款车在一月份和二月份的总销量还不到一千台。
多项证据表明,华为并非一蹴而就,它的产品构造时常会有瑕疵,与其他公司的协作也并非总能顺利,所以没有任何因素能够确保享界S9必定会胜出。
终究,在国产车领域中,唯有塞力斯这家企业,可能将核心控制权全然委托给华为,例如智界S7这款车,它发售没多时,双方就曝出了矛盾的消息,长安和华为之间,这种情况也相当明显。
这些老牌企业原本就掌握着一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硬碰硬地跟华为较量,确实很难办到。
只是北汽作为国企,有可能还会遇上另外一个麻烦。
关于车企国家队新能源业务独立核算的风声越来越响,一汽、上汽、广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自主性更高,承担的负担更轻,因此这些企业对掌控核心技术的心愿更迫切,北汽尽管也是国家队成员,却未必会认同华为主导的模式。
如果单靠自身的技术去发展,缺少华为的协助,恐怕很难取得突破,可是要是和华为的合作范围拓宽了,由于华为是国有企业,那么运作的复杂程度会显著提升,自己先前在新能源领域逐步建立起来的资产,到那时又该如何处置呢?
问界的成功,享界或许真的难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