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小米SU7堪称关注度极高的车辆之一,一些自媒体作者便试图通过同小米SU7展开比较之类的文章,来提升自身平台的关注度与用户数量。
某些博主为了博取更多关注和点击量,不惜使用诽谤手段来吸引眼球,因此现在不只是小米,很多汽车厂商也设立了法律团队,专门应对一些不实言论乃至恶意攻击。
今天,小米法务部门发布通知表示:近期,小米集团通过司法机构了解到,一个平台上的博主以及其多名同谋,因涉嫌恶意损害小米汽车的商业形象和产品声誉,已经被有关部门依法逮捕。此事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4年针对恶意诋毁汽车与手机品牌的博主,有人被处以罚款,有人公开致歉,还有人因此被列入失信名单,然而此次依法逮捕的却是首例,由此可见该博主碰撞视频的传播范围之广、社会效应之显著。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
2024年8月13日,b站up主@原来是翔翔啊 发布了一则关于小米SU7和极氪007碰撞测试的视频,这个视频获得了众多人的关注。
试验时,撞击时速达到六十公里每小时,以九十成重叠比例实施碰撞,最终小米SU7出现了电池组失去电力供应、车门无法开启、紧急通讯功能中断的现象。该博主分析,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米SU7的电池组设置在车身右前部,被撞击直接损毁所致。
这个视频立刻吸引了小米公司的关注,为了彻底确认视频信息的真实性,小米公司接着聘请了中立的外部组织开展复查工作,同时严格保障复查环节的环境条件完全相同。
依据另一方的检测文件,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完成的事故模拟实验表明:小米SU7的电源单元没有出现破损,前排和后排的缓冲装置都按预期弹开,车辆内部的紧急呼叫系统功能保持正常,各个车门的开启和车窗的关闭功能都有效,这些情况跟先前发布的信息存在显著不同。
事情迅速传播开来,博主上传了致歉和说明录像,录像里表示“没人强迫我这样做”,并且说“这段材料里面确实可能有不足之处”。
那个名为《当小米SU7遭遇极氪007...》的视频,事后已经被重新处理过,在视频起始部分,补充加上了这样一个说明:
这个节目并非真正的撞击检测节目,主要探讨新能源车在遭遇事故时可能出现的状况,重点不在于两辆车相撞后的安全程度比较。
多车相撞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面状况以及撞击的具体地点,这一点需要特别留意,这次事故的情况,仅仅反映了此次事件的具体表现,因此其得出的结论,不能直接套用到其他不同的情况之中去分析碰撞问题。
前一视频存在不严谨之处,本片为修改后的成片。”
对于网友热议的“碰撞测试影像”,小米汽车在回应时进行了说明。该公司表示,经过研究,他们认定这个所谓的“测试”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实验的安排不够规范,数据记录也不够全面,最终得出的结果缺乏可靠性。车辆发生撞击的检测工作,本身是一项极为复杂、要求严格且必须极其严肃的流程,理应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组织来负责执行。
不过,在回应之后,各相关方都归于沉寂,无人再提此事,事件仿佛就此终结,那位博主在随后的三个月里继续正常发布视频,当时有网友评论说,小米没有起诉那位博主,显得过于宽容。
如今,小米法务部门信息公开之后,网友们才察觉,该部门此次行动可谓精准有力。这不仅是今年针对恶意攻击厂商行为处罚最严厉的一次,同时也产生了充分的警戒效果。
对于此次事件你怎么看?咱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