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大会#
开篇:
"项王倘若采纳范增的计策,早已称帝了!"这样的话你听到过多少次?但我要泼冷水——如果你是项王,早八百年就把这老家伙驱逐了!现在咱们抛开历史迷雾,审视这位被神化的"亚父",究竟是怎样一番作为。
范增的“职场生存术”:70岁老Baby的投机哲学
有个令人不安的情况:范增去投靠项梁已经七十岁了,而楚国灭亡才过了十四年。这说明了什么?楚国灭亡时他五十六岁,已经完全成年了!可这位“智囊”在楚地反抗秦朝的风潮最激烈的时候,却一直待在家里,直到项梁成为当地头号人物才出来做事。您琢磨琢磨,您好好想想——这哪里是隐居的高人,分明是“官场老滑头”啊!
神操作一:拥立楚怀王——教科书级的“政治投机”
范增为项梁出谋划策,建议他立放羊的孩子熊心为楚怀王。表面上这看似名正言顺,其实暗藏玄机。
1.熊心一上位就抢班夺权,把项梁架空;
2.项梁战死定陶后,熊心立马剥夺项羽兵权;
最令人称奇的是,熊心竟然设下个“谁先占据关中谁就称王”的协议,这分明是要独吞利益。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批评范增计策荒谬,既耽误了项羽,也耽误了楚怀王。说白了,这位老者原本希望成为开国功臣,最终却让项家和楚王都受害了。
神操作二:鸿门宴越权杀人——职场大忌
鸿门宴上范增干了两件蠢事:
1. 擅自安排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完全没跟项羽打招呼;
刘邦赠送礼品时,当着众人把玉斗摔碎,手指着项羽的鼻子斥责道:小子根本不配参与谋划!
如今在公司里,这就是直接越级向高层反映情况,并且在众人面前批评上级的行为。曹操要是碰上这样的部下,早就斩首八百次了。项羽能容忍到这个地步,算是相当宽宏大量了。
项羽的“管理困境”:带不动的猪队友VS神对手
真相一:范增是“毒舌版”的职场PUA
范增对项羽的说话方式,堪称古代版“职场霸凌”:
1.日常怼:“臭小子不足与谋!”
2.公开骂:“竖子不足与谋!”
3.威胁式预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若是身为青年干部,每日承受七旬长者这般顶撞,能否忍受?况且范增还时常以“离家”相要挟,倘若今日,他定会被斥为“职场幼稚”。
真相二:陈平的离间计——史上最冤的“背锅侠”
史书说陈平用反间计让项羽猜忌范增,其实漏洞百出:
项羽把使者误认为范增,先盛情款待,随后突然改用简单饮食,这样做是为了挑拨离间吗
范增以前就曾有过扔玉斗指责主帅的行为,项羽对他心存不满想要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这其实是项羽对范增的坏脾气的厌倦,顺势而为罢了。好比当下上司解雇难管的人,总要找个“工作表现不佳”的借口。
历史叙事的“滤镜”:我们都被骗了2000年!
骗局一:范增=张良?这是对谋士的最大侮辱!
当今的影视作品常将范增誉为“项羽门下的智者”,然而,这种说法实则有失偏颇,甚至可以说,他的才干远逊于陈平。
1.张良给刘邦出主意,那是算无遗策;
2.陈平给刘邦使阴招,那是百发百中;
3.范增呢?除了鸿门宴前说“刘邦有天子气”,还有啥?
这种所谓的“天子气”其实全凭观察判断,和占卜师有什么两样?倘若真能如此灵验,为何没察觉到会被项羽驱逐?
骗局二:项羽=刚愎自用?这是对领导的最大误解!
史书总说项羽不听劝,可范增那些馊主意,换了你能听?
鸿门宴要除掉刘邦?他带着礼物前来认错,你却立刻动手行凶,这样下去以后还有谁愿意归顺?
2.火烧阿房宫?那是秦朝暴政的象征,烧了反而失民心;
3.坑杀降卒?二十万秦军啊,杀光了谁还敢投降?
这些做法,任何心智正常的领导者都不会实施,项羽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正表明他比范增看得更透彻。
权力与人性的“暗战”:项羽范增的致命博弈
人性洞察一:范增的“权力依赖症”
范增对项羽的效忠,根本上是利益牵绊。他七十岁才入世,就仰仗项羽这棵靠山谋生。只要项羽不采纳他的计策,他立刻就恼羞成怒。
1.鸿门宴后摔玉斗;
2.被猜忌后负气出走;
3.死前还念叨“天要亡项羽”。
这根本不是什么策划人员,分明是“权力幼稚儿”。相比之下,张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便隐退了,这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人性洞察二:项羽的“领导困境”
项羽不是傻,是太难了:
1.上面有个“太上皇”熊心掣肘;
2.下面有个“毒舌军师”天天骂街;
3.对手刘邦又是个“听人劝吃饱饭”的主。
若你为项羽,该如何应对?或作木偶,或为独裁者,他择了折中之道——却落得两边皆失。
结尾:历史不是爽文,人性才是照妖镜
认知彻底反转:范增并非所谓的“落寞策士”,而是典型的“趋利小人”;项羽并非“鲁莽之人”,而是沦为权力摆布的“失意统帅”。他们之间的纷争,根本体现的是旧权贵与新兴力量的权力争夺,是人心贪婪与客观环境的激烈交锋。
当今职场之中,有多少像范增那样的人呢?他们平日里无所作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出来指手画脚;如果上司不采纳他们的意见,就会指责上司“昏庸无能”;一旦出了问题,他们跑得比谁都快。遇到这类人,要迅速远离他们!
终极追问:倘若范增确有如此本事,为何不自己称王?倘若项羽显得如此愚钝,怎会成功灭掉强秦?历史并非只有简单的好坏之分,撕掉表面的美好外衣,你才能明白真正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