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共同目睹了国内汽车制造领域的一项非凡成就。6月26日晚上十点,小米公司创始人兼负责人雷军刚结束发言,回到接受问询的场所就座,正要开始对话,他话说到一半,助理徐洁云忽然递给他一部手机,当雷军看到手机上的信息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看着数据,脸上显出喜悦和惊奇,说,两分钟成交了十九万六千件,锁定订单十二万二千辆,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手机翻过来给媒体看。
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个成就由所有用户和我们一起铸就,内心无比振奋,感谢各位下单顾客的厚爱,这款车我们倾注了大量心血。
没过多久,小米公司公布“三分钟销量突破二十万台”,“一小时销量达到二十八万九千台”的消息迅速点燃了市场热情,当天小米的ADR价格显著上涨了将近十分之一。紧接着,他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时透露,“收到这么多的订购单感到非常高兴,数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六月二十七日,关于小米股票与小米汽车的话题成为网络热点,备受关注。当天交易开始时,小米集团股票价格显著上涨,涨幅达到百分之八,一度突破六十一港元,达到了公司股票发行以来的最高点。
屡创佳绩的背后,超出预期的订单能否准时完成?雷军在对话中回应了诸多焦点议题,例如怎样提升生产规模、是否依靠宣传取胜、与Model Y的对比情况、如何妥善处理销量预期、怎样看待竞争加剧和价格竞争等。
小米集团始创人及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雷军。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拍摄
小米是靠营销赢的?首次回应:绝大部分指标都领先
Q:对小米YU7今年销量如何预判?
雷军强调,先前在内部会议上提到过,产品表现只需超越去年的SU7即可,必须倾注全部力量来促进产能的持续提升。
Q:北京工厂整体产能如何安排?
雷军表示收获大量订单感到十分振奋,数量大大出乎意料。他认为SUV领域的竞争异常尖锐,消费者之所以选择我们,是因为试驾活动尚未启动便已吸引众多人,这体现了大家对我们小米的极大信赖。他强调必须努力提升产品品质,同时要迅速推进交付流程,以便让预订车辆的车主能够尽早收到爱车。
Q:小米YU7上市后,怎么看待和SU7的销售比例?
雷军表示,喜爱轿车与喜爱SUV的人群,本质上属于不同类别,尽管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交集,不过各自都拥有一批忠实拥趸,6月份YU7凭借强劲表现,其订单数已累计上调三次,YU7的销量预计将超越SU7,但SU7的销量也绝不会逊色
Q: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防止销量降低的状况,让小米汽车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销售业绩?
雷军说他踏入汽车领域才一年零三个月,能否长久发展还无法完全确定。不过他经历过十五年创业,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显著增强,要确保持续发展,最核心的是要注重能力提升,并且要在各个领域弥补不足之处。
小米汽车取得成功之后,部分同行将其归因于营销手段,但实际上在产品研发、设计以及质量等众多方面,小米均表现突出,领先于其他竞争者,当然小米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必须将自身能力的提升作为核心任务。
小米的YU7经常被一些车友拿来同特斯拉Model Y进行参照,这种比较方式我持有自己的看法,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化处理,更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两款车型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存在显著差异,不能完全等同,它们的市场表现和用户口碑也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进行横向对比,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跟风,要理性看待。
雷军表示,Model Y的产品质量相当出色。不少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手认为Model Y如同未加修饰的原始建筑,我们对此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剖析和研习,发现Model Y的制造水平十分高明。
它取得全球销量第一的成就,并非完全依靠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在多个层面都展现出优势。我们小米同样表现不俗,应当保持谦逊,认真吸收他们的成功之处。
Q:小米的各个零配件,现在在北京那个半径为八小时车程的工业区里,能被供应到的程度怎么样?
雷军谈到,四年前决定在北京建立汽车制造基地的关键考量在于,小米作为一家北京公司,需要积极顺应国家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京津冀区域的协同进步。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挑选供应商时,有一个明确的优先原则,即若供应商位于京津冀地区,在条件相同时会获得加分。如果忽略电池供应商,那么在所有供应商中,大概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企业将来自京津冀地区。电池容量或许能提升六七成,这些配套资源多来自京津冀地区,期待通过自身奋斗使北京变得更为出色,这正是所有北京企业共同的愿望。
Q:小米的自研芯片有没有“上车”的计划?
雷军谈到首代产品主要是为了检测技术,到了二代玄戒芯片会考虑装在汽车上,因为芯片的开发周期通常需要三到四年,坦白讲在制作玄戒O1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料到会做得这么成功,我真的感到非常意外,我们这几款手机和平板准备的数量都相当有限。
我也发现部分评论指责我们滞销,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毕竟三四年之前你敢想象大批量生产吗?你根本无法预见到产品最终会如此出色,你当然不可能知道。所以说,我们完全自主研发了四合一的域控制器,目的是全面掌握相关技术,为将来小米自主设计的芯片应用于汽车做好铺垫。
流量时代要谨言慎行,小米不再是新手要高标准严要求
Q:面对工信部对汽车行业恶性竞争的严肃处理,小米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雷军表示,会认真听取监管机构的意见,全力抵制恶性竞争。以对合作方60日内结清款项为例,小米的做法广受好评。面对行业竞争,公司明确反对低价倾销,致力于提升产品档次。我们将以更严格的要求规范自身,确保完全符合监管机构的规定。
小米汽车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今年前半段的不良影响可能会被进一步凸显,对此现象应如何审视?
雷军表示,在当前注重流量的时期,小米必须说话格外小心,确保每一个字都表达得当,并且要持续提升表达的精确性,务必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毕竟任何微小的不足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是当前最关键的任务。此外,企业还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身的道路,在科技革新的前沿领域,要达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水平。
小米投身汽车领域已经四个年头,其首款车型历经十三个月才正式上市。去年SU7全年累计交付十三万辆,这一数字尚不足比亚迪单周销量的一半,我们如同稚嫩的学徒。原以为作为行业新人,外界或许会给予更多宽容与扶持,却未曾料到,所有竞争对手反而对我们寄予厚望。
此次事件之后,小米仍需将自己定位为汽车行业的关键制造商,必须设定更严格的自我规范,先前我们自认是初入者,标准设定偏低,当前必须提升要求,严格自律,并调整思维模式。
Q:如何预测未来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
雷军谈到他们并非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看法可能不够周全。中国汽车行业取得领先地位,关键在于过去四十年里众多汽车从业者不懈努力,逐步积累至今。他强调当前汽车产业的成就,与四十年间代代汽车人的付出息息相关。中国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智能电动汽车开辟了弯道赶超的契机。其核心支撑技术涵盖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科技以及消费电子。美国以外,多数国家同我们相比尚有差距。个人判断,在该行业,我们的实力足以超越日本、德国、韩国的相关企业。
中国应当把握这一关键发展时期,促使智能电动汽车全面实现国际一流水准。我们好比多面手,在诸多方面表现突出,却仍需补齐部分短板。务必将这些短板切实强化,机械性能是汽车的根本基础,同时要注重提升产品高端化程度。
以往的豪车领域主要由BBA把持,如何营造尊贵体验和安逸氛围,以及科技层面怎样实现创新,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国汽车产业在接下来数年预计将持续进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