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干部面对改革难题和民众诉求中的棘手问题,却采取消极态度,遇到困难选择回避,分配任务时互相推诿,端着稳定的工作岗位满足于现状,面对承诺的义务却只是虚与委蛇。这种“身居其位却不行其职、身负其责却不尽其力”的状况,不仅辜负了上级的托付与民众的信赖,更与共产党人“为百姓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根本宗旨大相径庭。新时代的公职人员,理应怀揣“时刻不敢懈怠”的担当意识,摒弃消极怠工的心态,在奋发有为中彰显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摒弃消极懈怠,需巩固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消极态度的成因,常与信念缺失有关——部分人认为多作为易犯错、少作为少犯错,将不出事当作成绩;部分人觉得工作已到终点,在懒散氛围中丧失干劲;部分人满足于现状,在安于现状中浪费时光。可是,雷锋将短暂的人生奉献给永恒的为人民服务事业,焦裕禄不惜生命去改造兰考的落后面貌;张富清毕生不张扬功劳,始终坚守最初的信念,张桂梅在大山里耕耘十多年,帮助众多女孩实现求学愿望,众多杰出的共产党员通过实践表明:党员领导干部的真正价值,总是在努力工作里体现,在无私付出中提升。必须时刻清楚自身定位、服务对象和力量源泉,将个人理想与集体目标相结合,才能彻底摆脱消极懈怠的状态,唤醒主动作为的内在渴望。
摒弃消极懈怠,应当磨砺干事业的扎实能力。消极懈怠,有时也是能力不足的借口——面对新情况新任务,部分干部旧招式失灵、新思路不明,干脆采取消极态度推卸责任。不过,社会进步永不停歇,农业振兴必须克服经营困境,地方管理须妥善处理各类纠葛,技术革新要攻破关键障碍,这些方面都离不开实际才能。党员干部应当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汲取新知,通过实践提升能力:既要广泛涉猎书籍,深入研究政策理论、专业学问,成为岗位上的熟练人才;更要深入基层一线,常常走访农家田野体察民情,频繁前往项目现场克服困难,在紧张忙碌的考验中掌握过硬本领。只有具备扎实能力,才能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使消极懈怠无处遁形。
摒弃消极懈怠,需增强建功立业的使命意识。古语有云,不履职尽责乃平生之耻辱,为公家赴死方显忠君之心肠。公职人员应有的担当精神,表现在碰到难题时勇于攻坚克难,遭遇风险时敢于挺身而出,出现过失时甘于主动担责。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众多党员干部深入偏远山区,实施驻点援助,以行动体察民情冷暖,以辛劳培育发展前景,使“整体小康之中无人掉队”的目标得以实现;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大批党员干部勇往直前、恪尽职守,以行动彰显责任,构建起保护民众生命安全的坚实屏障。这些做法表明:责任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承担、坚韧不拔的表现,是将“民众是否满意”当作首要准则的踏实行动。
当前时期是拼搏者主宰的时期,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支柱,必须摒弃消极懈怠的心态,以甘于奉献的精神状态和勇担重任的历史使命感,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只有这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人民,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壮丽征程中留下可靠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