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YU7 自推向市场之后,销量急剧攀升,但是,这种热销现象内里却潜藏不少麻烦。最近,汽车投诉平台披露信息表明,在短暂的两日之内,至少有二十多位驾驶者接连向制造商提出退款诉求,症结在于小米有意隐瞒车辆交付期限,导致提车时间被无限制地拖延下去。当下,小米的生产能力遭遇了严峻挑战,其能否应对激增的订单需求,已变成行业人士和广大用户普遍关心的议题。
根据网上车主们的反映,交货时间太长是许多客户取消预付款的主要原因,车主们展示的图片表明,目前 YU7 的交货时间通常需要八个月,在发布会场合,雷军只提到有“少量车辆”可以交付,但并没有告知公众这么长的交货时间。某些看似零星的车辆订单,在闲鱼平台上竟然被哄抬到四十万元人民币以上,因此,许多已经下单的买方觉得商家故意隐瞒实情,于是他们表达强烈不满,并要求取消购买。
分析小米的制造能力,先看小米的首个制造基地。根据披露的消息,该基地每年的产出量大约为十五万台,就算全天候运作,采用早晚两班制,最多也只能实现年三十万台的生产量。更关键的是,承担 YU7 车型生产任务的小米汽车北京第二制造基地,现在仍处在验收环节,最早也要等到七八月份才能开始制造。年产量达到三十万这个标准后,YU7首发当晚的订购数量就快要接近三十万,这表示现在预订的用户很可能要等到明年那个时段才能拿到车子,这么庞大的订购数字和有限的制造能力之间产生了很明显的差距,小米现在正遭遇被关注热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能够接到很多订单,却没法及时完成生产并发货,确实挺为难的。
小米先前发布的 SU7 产品,至今仍有众多订单尚未完成交付,个别客户已经长达十个月未能拿到车辆。目前,制造企业既要处理积压的 SU7 老订单,又要同时应对 YU7 的新订单,生产任务异常繁重。为了解决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小米公司近些年持续进行多方面拓展。自 2021 年宣布开始汽车制造业务后,在北京亦庄地区建设了两代制造设施,每代设施的设计年产量均为十五万辆。首代设施在 2023 年完工并开始运营,第二代设施计划于今年七月到八月期间正式上线。另外,6 月 19 日,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以大约 6.35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赢得了亦庄新城 YZ00 - 0606 街区 0110 地块用于工业项目的开发权,许多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这块地可能会用来建造小米汽车制造基地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情况也间接表明了小米希望快速增加生产能力的迫切愿望。
小米在扩大生产规模上持续发力,不过短期内的生产能力限制依然难以完全消除。根据市场信息,购买者的耐心程度不高。长时间的等待状况,极有可能造成客户离开,并且还可能招致更多不利的公众评论。另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域,竞争态势愈发白热化,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小米 YU7 的出货时间比较慢,一些汽车制造商,比如极氪,甚至公开表示愿意为取消预订小米产品的人退还预付款,他们想利用这个时机吸引那些客户。
小米现在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既要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又要让老客户感到满意,这件事非常关键,需要立刻着手处理,一方面,小米必须加速工厂的建造和开始运营,保证第二家工厂能够顺利开工,并且尽快达到预期的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小米还应该和客户加强沟通,让信息更加公开,交流更加顺畅,要准时告诉大家订单的处理情况,还有产品大概什么时候能送到,这样做可以增强客户对品牌的信心。另外,要改进制造环节,增强作业效能,借助技术革新及经营完善来充分发掘制造能力。
小米 YU7 当前的生产能力难题,既是考验也是契机。倘若能妥善处理生产难题,完成对用户的交付承诺,将有助于增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假如生产长期无法满足订单要求,不仅会降低消费者的满意度,还可能对小米的整体声誉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在这场生产与需求的较量里,小米后续的行动值得我们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