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遭遇连日高温,却未能抑制市民和游客的购物热情。无论是街头巷尾提供的消暑美食,还是周边区县提供的避暑好去处,亦或是水上乐园和室内冰场的热闹景象,都让“清凉经济”在山城夏日里愈发兴旺。
冰品冷饮成“顶流”,夜市摊位排长龙
8月2日晚上七点钟,渝中区八一路的好吃街热闹非凡。在一家售卖玫瑰冰粉的摊位前,老板王建军正以每分钟三碗的效率进行分装。他兴奋地表示:“最近每天能卖出800多碗,这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
观音桥北城天街的“液氮冰淇淋”店铺前,市民李女士正带着她的女儿进行尝试。液氮的作用使得冰淇淋迅速结冰,这让孩子们感觉仿佛在进行一场科学实验,乐趣无穷。店主透露,这家店铺的日销售额已经超过了两万元。
清凉经济激发了夜间消费市场的活力。在7月31日盛大开幕的“2025不夜南滨生活节”里,“全城吃冰计划”将赠送1.2万根冰棍。据活动负责人透露,现场不仅有冰雾体验、冰饮特色调制等互动环节,还推出了上万份免费红包以及五折的爆炸红包等丰富的消费优惠。
外卖平台的数据揭示,在今年的7月份,各类传统消暑甜品如冷饮、冰粉、凉虾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翻了一番;同时,冰咖啡和新式茶饮也颇受欢迎。在家电卖场,空调、便携式空调以及除湿机等商品持续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尤其是节能型产品,更是备受喜爱。
周边避暑游火爆,民宿一房难求
张先生上周本想预订武隆仙女山的民宿,却接连三天都被告知房间已满,他感到颇为沮丧。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南川金佛山、綦江横山、江津四面山等地的民宿预订需求急剧上升,其中一些热门民宿甚至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
在武隆仙女山镇,陈红,这位“云顶小筑”民宿的老板,正忙碌地接待着来自成都的游客。她介绍道,12间客房一直处于满员状态,大多数客人会在此停留超过3天,并且还会前往附近的农家乐品尝腊肉炖笋。
避暑旅游活动显著促进了周边餐饮业的消费增长。据仙女山镇“翠竹人家”农家乐的负责人透露,自7月份以来,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超过800人,土鸡汤、凉拌蕨根粉等特色菜肴备受欢迎,销量颇佳。
交通的升级为区县的“凉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7月27日,渝厦高铁的重庆东站至黔江段已经顺利运行满月,彭水县也因此正式融入了重庆主城的“1小时经济圈”。在周末的傍晚,彭水西站迎来了市民王女士一家四口,他们拖着行李箱,准备乘坐直达摩围山景区的直通中巴:“我们下班后出发,只需40分钟就能抵达彭水,然后再换乘公交车,只需35分钟就能直接到达景区。”预订的露营场地每日仅需五十元,既比待在家中开启空调更为惬意,又比入住避暑酒店更加经济实惠。
摩围山景区的平均海拔达到1400米,那里新近开放的露营区受到了极大的欢迎,需求量远远超过了供应量。据景区工作人员透露,这里的日均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人次,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建设150个新的露营平台。
重庆的高山区域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避暑产业,全市范围内共打造了90个中国美丽的休闲乡村以及1420个市级重点村镇,这些举措为“凉经济”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水上乐园边游泳边烫火锅,室内冰场成新宠
8月2日午后,重庆涪陵美心红酒小镇的水上乐园“懒河”区再度呈现别具一格的消暑新景观——水上游乐中的烫火锅体验!众多游客簇拥在水边,围坐在烫火锅的周围,这一幕成为了夏日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现场最受瞩目的无疑是那两桌别具一格的“水中围炉火锅”。景区的沉浸式火锅团队精心定制的大铁盘,悬浮于水面之上,而冒着热气的冰桶则巧妙地充当了水中的座椅。桌面铺满了冰块,有效地降低了温度,火锅的火焰熊熊燃烧,红油锅底翻滚着,游客们一边涮煮着毛肚、鸭肠等传统美食,一边浸泡在水中感受清凉,纷纷赞叹“冰火交融,既过瘾又消暑!”
与此同时,夏季室内场馆成为了市民们消暑的新去处,业态的创新与融合使得“清凉体验”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消暑,而是向更为丰富的消费场景拓展。
在炎热的40℃重庆,谁能想到还能穿上羽绒服去滑雪呢!在沙坪坝区的融创雪世界,李先生带着孩子亲身体验了单板滑雪的乐趣。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融创雪世界每日的接待人数超过3000人次。工作人员透露,暑假期间,亲子游的游客占比超过60%,众多家庭都将滑雪列为夏季必玩的项目之一。
渝北区际华园滑雪场吸引了众多游客,人气旺盛。该滑雪场不仅拥有专业的滑雪道,还提供了冰球、冰壶等娱乐活动。据相关数据显示,自7月份以来,每逢周末,际华园滑雪场的日入园人数便超过了2000人次,其中外地游客的比例高达35%。
今年夏日,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竹溪河漂流项目正式启用。游客们沿着河流漂行,穿梭在峡谷之中,能够近距离领略两岸峻岭林立、河床怪石嶙峋的原始自然风光。据竹溪河漂流的管理人员透露,该项目的日接待游客量峰值可达1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