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雨萧 徐 壮 张 瑜
8月3日,众多游客聚集在杭州西湖的白堤上,悠然自得地欣赏着美景。正值炎炎夏日旅游高峰期,西湖景区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新华社摄影记者毛竹现场捕捉了这一幕。
消费市场充满生机,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创新模式与场景点亮了夏日色彩;夜间经济愈发璀璨、充满活力,新兴的夜间生活方式不断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这个夏日,从南到北,各地人气旺盛,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消费市场繁荣,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热”经济画卷。
7月28日,新疆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了一批游客,他们在此地避暑游览。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拍摄了这一幕。
夏日消费持续升温
炎炎夏日,“清凉家电”走俏消费市场。
胡女士携母亲一同来到南京新街口苏宁易购的超级体验店,精心挑选新型空调。“家中的空调已使用多年,今次正好趁着以旧换新的机会,为她挑选了一台无风感空调。”
苏宁易购的统计数据显示,自6月下旬起,我国新一级能效空调的销售额实现了82%的同比增长。得益于国家补贴等政策的扶持,家电消费市场正逐步从基本需求向品质提升转变。其中,具备换气、增氧功能的新风空调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了116%,而具备净化功能的空气循环扇销售额同比增长更是超过了89%。
各大电商平台上,清凉用品的销量节节攀升。自7月份起,淘宝和天猫平台上,那些夏日降温利器——冰脖的销售额实现了超过110%的同比增长,而防晒手套的销售额也增长了超过90%;在得物App上,制冰机、泳镜、防晒喷雾等商品的销售量显著提升;据拼多多提供的数据,夏季水上运动装备的热销程度很高,桨板类产品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达到了190%。
各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一主题,竞相举办各类促销活动,旨在构建丰富多彩的暑期消费氛围。
天津南开区近日举行了一场户外刨冰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参与。活动现场,堆叠如尖峰的冰山被浇上由酸梅汤调制的浓稠酱汁,与之相融的是细腻的红豆沙和清脆的冰屑。耿鑫商户表示,活动地点位于商场附近,人潮涌动,生意兴隆,据统计,单日销量就超过了400份。
杭州临平体育中心的球馆内,赛事激烈进行,气氛热烈;球馆外,一场名为“浙BA夏日晚风集”的活动热闹非凡,汇集了各式地方美食和特色摊位,为观众们提供了丰富的消费选择。“观看球赛的电子票还附带了西湖游船的折扣优惠、武林夜市的满减活动等,对于外地观众来说,观看比赛的同时,还能顺路畅游杭州。”球迷韩涛这样说道。
“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将策划举办超过300场丰富多彩的“好来、好玩、好购”活动;广西则紧扣“潮玩暑期 惠燃广西”的主题,计划推出2000多项涵盖文旅、餐饮、体育的消费活动;福建的“全闽乐购”缤纷夏日消费季将充分展现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全球游客……这一系列主题多样、特色突出的促销活动,将有效激发暑期消费市场的活力,加速释放消费潜力。
自今年起,随着推动消费振兴行动的稳步实施,民众的消费欲望不断显现,商品和服务供应持续得到改善,整个消费领域的生机与活力正在逐渐提升。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的负责人于建勋如此表示。
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指出,商务部将联合相关机构,持续举办“购在中国”活动,并指导各地根据暑期消费趋势和地域特色,采取多种措施,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推动商业、旅游、文化和体育的深度融合,以进一步激发夏季消费的热情。
文旅市场出新出彩
打开窗户望向天山,踏出家门便步入草原……位于新疆伊犁的拉提旅游风景区,正值暑期旅游的高峰期。游客们陶醉于冬不拉悠扬的旋律、品尝着马奶酒的浓郁香气,那满目所见的“伊犁蓝”令人心旷神怡。
那拉提在这个季节风光无限、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忙碌的上班族来此疗愈和放松。来自上海的游客张益这样评价道。
夏日来临,避暑旅游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出行计划。根据飞猪平台提供的数据,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哈尔滨、沈阳、西宁、呼和浩特等城市的热度持续攀升。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魏立忠指出,针对70家热门景区,我们进行了提升级别的指导,要求这些景区在旅游旺季实行预约制度,并优化预约系统,公布预约详情,简化预约步骤,同时强化现场游客流量管理和服务支持。
炎炎夏日,室内滑雪等新颖的娱乐方式成为人们寻求清凉的新选择。位于广州的热雪奇迹滑雪场内,一个零下6摄氏度的“冰雪王国”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身着羽绒服在炎炎夏日中体验滑雪,形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去哪儿旅行平台提供的数据表明,自7月份起,我国室内滑雪场及冰雪主题乐园的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翻了一番;同时,室内冲浪、室内海钓、室内赶海、室内攀岩等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搜索热度更是环比增长了超过10倍。
正值暑假期间,“学生游”活动达到了顶峰,众多地区的文化旅游部门纷纷推出各种举措,以迎合年轻人的兴趣和需求。
在江苏苏州,一场名为“苏超”的活动聚焦“皮肤”领域——苏州文旅携手游戏《王者荣耀》,以“东吴少年游,荣耀聚苏州”为主题,打造了“夏日农友会”。此次活动将游戏角色与苏州的城市特色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方位、沉浸式的全新娱乐体验。
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品牌,结合时尚文化及“谷子经济”,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同时,开创了一种“游戏+文化+场景+消费”的融合新业态,为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负责人如此表示。
如何保障游客暑期出游更加“安全”“舒心”?
刘楠,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副局长,指出将重点关注热门旅游线路和景区,对强迫购物、导游不规范行为等市场经营乱象进行排查和通报,同时关注涉空涉水项目的安全风险及场所安全保障的不足,对亲子游、研学游、避暑游等包价旅游产品进行严密监控,并对无证经营、未签订旅游合同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在汛期和暑期出行时,务必留意目的地和途中的天气变化以及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科学制定旅行计划,避免前往尚未开发或开放的地区和水域。
新“夜”态释放新动能
随着夜色降临,沈阳浑河的两岸被绚烂的灯光点缀,超过二十处的水上光束此起彼伏,相互映衬,共同呈现出一幅动态的光影盛宴图景。
真没想到沈阳竟然隐藏着如此璀璨的“水上夜明珠”,这次出行真是收获颇丰!即便在码头上等候了二十多分钟,北京的李女士的心情依旧兴奋不已。
浑河航运的负责人张雍向记者透露,当前60元的夜间航程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选项,其上座率甚至超过了40元的白天航程。除了传统的画舫船和双层观光船,近期还将新增特色“混合餐船”,让游客在航行过程中既能感受河风,又能品尝美食。同时,岸上的“浑河外滩市集”凭借其地道的特色小吃,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共同构成了“岸上+水上”的完整消费体验。
去哪儿旅行平台发布的数据表明,在今年的暑期期间,夜间旅游门票的预订量实现了大约20%的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夜上黄鹤楼”的灯光秀门票预订量比去年增长了近一倍,而大唐不夜城、乌镇西栅的夜游活动以及黄果树瀑布的夜间游览同样备受追捧。
各类新兴业态的持续出现,使得许多地区开始摒弃将“夜经济”仅限于餐饮小吃和繁华市区经济的旧观念,而是逐步构建起涵盖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健身和养生等多维度的夜间消费市场。
在长沙,各类小剧场话剧、脱口秀以及相声表演备受追捧,人气旺盛,“白天游览名胜古迹,晚上观看小剧场表演”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新式打卡活动。
在山城重庆,5000架无人机巧妙地变幻出孙悟空、哪吒、大熊猫、棒棒糖等富有创意的图案,不仅极大地增添了夏夜的魅力,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周边餐饮、文娱等夜间消费的繁荣。
开封的万岁山景区灯火辉煌,非遗技艺的打铁花表演和古风巡游等特色活动,使游客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深入体验了武侠世界的激情与豪迈。
…………
陈丽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指出:“夜经济已从夜市拓展至夜间经济商圈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正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它催生了众多‘产品+场景+文化’的融合消费场景,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
各地正努力改善夜间发展氛围,通过周到服务确保夜间经济蓬勃发展——浙江倡导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实施停车费用分时段减免,并发放夜间打车优惠卡;上海在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等繁华地段部署了充足警力,细致引导人流,确保游客安全游览,共同感受申城夏夜的迷人风光;江苏则改进了夜间消费权益保障和投诉处理机制,以更有效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暑期经济持续升温,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我国经济的强劲生命力和适应力。一系列政策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优质商品和服务供应持续推出新品,这将进一步提振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如此表示。
(新华社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