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暑期,那么在这个时节,有哪些旅游胜地适合我们去避暑休闲呢?以下为您推荐10个值得一游的避暑胜地:
一、贵州六盘水:19℃的"中国凉都"
当众多城市遭受35℃以上高温的烘烤之际,六盘水的夏日却始终维持着平均19℃的稳定气温——这一特点得到了中国气象学会的权威认证,被誉为“天然大空调”,并且六盘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气候特征为名的城市。
这里的凉爽并非巧合:位于平均海拔1750米的高原台地,四周被乌蒙山脉的喀斯特地貌山峰所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62%,每立方米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两万个,即便漫步街头,也仿佛身处于一个自然的氧吧之中。
六盘水的避暑之地,巧妙地融合了动态与静态之美。若欲追寻壮丽景致,不妨前往乌蒙大草原——贵州境内海拔最高的草原。夏季时节,草甸之上牛羊成群,风车群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清晨时分,站在韭菜坪——贵州的最高点,可目睹云雾在峰峦之间缓缓流淌,成片的野生韭菜花宛如紫色地毯般延伸至天际。
若欲觅得一片宁静之地,不妨探访妥乐古银杏村,那里藏匿着一份清幽;夏日里,银杏树叶绿意盎然,闪耀着光芒,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村庄,百年老树下的石凳可供人悠闲地坐上半天,倾听村民们讲述关于“千年银杏遇仙”的美丽传说。
7月至8月的“凉都消夏文化节”达到年度巅峰:在彝族火把节庆典上,穿着查尔瓦服饰的族人围绕着篝火翩翩起舞,火星四溅之际,远处的喀斯特山脉宛如静谧的守护者。
二、吉林长白山:火山与森林的立体空调
长白山的夏季仿佛开启了“降温模式”,年均气温保持在10至20摄氏度之间;即便是在正午时分,漫步于林间,穿着长袖衣物也不会感到汗水淋漓。
此处凉爽之感深藏于“三重结界”之中——覆盖率达85%的19万公顷原始森林宛如绿色屏障,火山爆发所造就的天池与峡谷中蕴藏着冰川融化的冷气,海拔2691米的主峰之上,云雾常年缭绕,随手一捕捉,便是一幅幅绝美风光。
长白山的中心是那座天池,然而若要一睹这座火山湖的完整风采,必须选择合适的山坡。北坡是众多游客的便捷之选,乘坐景区的车辆便可直达观景台,沿途可欣赏到壮丽的锦江大峡谷和清澈的绿渊潭,更有机会享受聚龙温泉的舒适。相对而言,西坡则需攀登1442级台阶,但这艰辛的付出将换来“与天池平视”的震撼体验。
湖水的色彩随天气而变,晴朗时呈现深邃的钴蓝色,阴霾中则宛如墨绿色的绸缎,间或可见海东青在湖面上掠过。南坡保持着原始风貌,游客稀少,可以一睹天池的侧面,沿途的碳化木遗迹隐匿于密林深处,宛如时间静止的化石。
七月的山间花苑宛如藏匿的珍宝:金色的莲花和优雅的鸢尾花沿着斜坡层层铺陈。
三、云南香格里拉:雪山环抱的云端凉城
香格里拉的夏日仿佛沉浸在雪山的"冰镇"之中,白天的阳光虽然炽烈,但在树荫的庇护下,却给人一种秋日的凉爽,日均气温维持在20至26摄氏度之间,而到了夜晚,即便盖上薄被,仍需添上毛毯以抵御寒意。
此处凉意蕴含着信仰的暖意——梅里雪山的雪峰映照着月华,松赞林寺的金色屋顶在云层间熠熠生辉,纳帕海的水草丛中,黑颈鹤的倒影随着波浪轻轻摇曳。
若要挑战自我,不妨前往雨崩村——需徒步4小时才能抵达,途中可观赏到溪流中游动的众多石鳞鱼;村中的客栈一开窗,即可远眺卡瓦格博峰的雄姿;清晨的阳光照射在雪峰上,将它们染成璀璨的金红色。
纳帕海被誉为“季节魔术师”,在夏季,它化作一片水草丰茂的湿地,骑马漫游其间,马蹄扬起的水珠中,可见雪山的倒影;而到了秋季,水位逐渐降低,这片土地转变成草原,牧民们搭建的黑帐篷如同蘑菇般遍布其间。
独克宗古城的转经筒转动起来需要十人齐心协力,而在夜晚的月光广场上,藏族姑娘们正欢快地跳着锅庄舞,她们的脚步声与经幡飘扬的声音相互交织。
酥油茶需经过“打制”过程——将茶叶、酥油和盐巴放入木桶中反复捶打20分钟,这样泡出的茶水既咸香又醇厚,不仅能够去除油腻感,还能有效抵抗高原反应;而糌粑则是用青稞粉与酥油茶混合捏制而成的“能量球”,便于携带,随时可以食用。
四、新疆伊犁:22℃的"塞外江南"
伊犁的夏日得益于天山的积雪融化而成,带来一片凉爽:平均气温保持在22摄氏度,河谷中吹拂的风携带着薰衣草的芳香,草原上的溪水为西瓜降温,甚至空气中也似乎融入了薄荷的清新。
这里的凉爽感受是持续变化的——无论是赛里木湖那深邃的湛蓝,还是那拉提草原的翠绿如画,抑或是霍城盛开的紫色花海,以及昭苏金黄的麦浪波涛,每行进100公里,眼前便呈现出一幅全新的自然画卷。
六月底至七月初,霍城那片占地65万亩的薰衣草田绽放得如火如荼,其壮丽程度甚至超越了法国的普罗旺斯——那些散落在田间的木屋,宛如紫色海洋中的孤立岛屿,而身着白裙的姑娘们在此拍照留念,裙摆轻轻拂过花穗,竟惊扰起了一群忙碌的蜜蜂。
七月下旬,轮到昭苏绽放:百万亩油菜花田绵延至天山之脚,与远处的雪山共同勾勒出“金顶白墙”的壮丽景象,骑马穿梭其间,花穗甚至可以淹没马腹。
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其湖水寒冷至极,夏季气温不过10℃上下。在环湖自驾途中,游客随时可以停车,踏足湖面——岸边鹅卵石因水流冲刷而变得光洁,水中的水藻宛如绿色的飘带,在清澈的湖水中翩翩起舞。
那拉提的“空中草原”需乘坐索道抵达,七月时的草地宛如铺上了一层翠绿的绒毯,羊群点缀其间,宛如散落的珍珠。夕阳的余晖将哈萨克族的毡房染成了一片金色,而牧民们悠扬的马头琴声则随风飘荡至远方。
伊昭公路被誉为“新疆最美公路”,其通行时间定于每年的6月至9月。在这段旅程中,车辆将穿越乌孙山脉,一边是险峻的悬崖,另一边则是茂密的森林。而当车辆转过一道弯后,突然与雄伟的雪山相遇,司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声。
五、河北承德:18℃的皇家凉宫
承德之夏气温较北京要低5至8摄氏度,平均气温维持在18摄氏度。这里的凉爽带有一种“皇家气派”——避暑山庄的青砖墙体厚度达一米,有效隔绝热量;湖泊区的“水心榭”三面环水,穿堂风带来的凉爽甚至胜过空调;而外八庙的金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但因位于山腰,四周树木为其提供了一片阴凉。
避暑山庄划分为三大区域:湖光山色区被誉为“江南缩影”,烟雨楼飞檐的倒影映照在湖面之上,七月荷花盛开之际,乘坐龙舟穿梭其间,荷叶上的水珠滑落湖中,惊动了小鱼;草原风情区则呈现“塞外风光”,在万树园的蒙古包群中,可观看到身着满族服饰的演员表演马球;山区占据整个园林的八成面积,乘坐环山车抵达“四面云山”亭,可俯瞰整个山庄全景,远处的磬锤峰宛如石棒般挺立于山间,相传触摸此峰能驱除疾病。
外八庙被誉为“民族建筑博物馆”,其中普陀宗乘之庙的红墙金顶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颇为相似,登上庙顶,可以俯瞰承德的全景;普宁寺内供奉的千手观音像高达27米,这座雕像由松、柏、杉、榆、椴五种木材精心雕琢而成,即便香火旺盛,殿堂内也因宽敞高挑而显得格外凉爽。
六、四川稻城亚丁:雪山下的清凉修行
稻城亚丁的夏日景象呈现“冰雪与草甸共存”的奇观——平均气温维持在15℃左右,白日里可在草甸上享受阳光,即便身着短袖亦不觉炎热;然而,到了傍晚,若遭遇风雪,便需穿上防风保暖的冲锋衣。
这里的凉意蕴含着一种“崇高之感”——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巍峨的雪山以“品”字格局环绕守护,牛奶海的水面宛如流淌的蓝宝石,呼吸之间仿佛能感受到冰晶的清新。
亚丁的精髓在于“长线徒步”之旅(途径冲古寺、洛绒牛场、牛奶海以及五色海),全程长达10公里,海拔高度从3900米攀升至4700米。尽管过程颇为艰辛,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在洛绒牛场的草甸上,野花犹如繁星点点,牦牛悠然甩动尾巴吃草,而远处的央迈勇雪山则宛如一位身着白纱的少女。
牛奶海源自冰川融水汇聚而成,其岸边岩石因水流冲刷而熠熠生辉,捧起一掬湖水,清凉之感直透指尖,令人不禁感到刺骨的寒意。
五色海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色彩,时而呈现蔚蓝,时而变为翠绿,藏族人将其比喻为“仙女的梳妆镜”。
短线徒步之旅(从冲古寺到珍珠海)较为轻松,珍珠海的湖水映照着仙乃日雪山的壮丽景色。清晨,当薄雾尚未消散之际,雪山仿佛漂浮在水面之上。七月降雨迅猛,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便飘起了雪花,雪花落在脸上,凉意袭人。不久,阳光再次照耀,彩虹横跨雪山,宛如童话中的桥梁。
七、湖北恩施:藏在峡谷里的清凉仙境
恩施的夏日宛如被峡谷环绕的清凉之地,日均气温维持在22℃左右;腾龙洞中,洞内的风携带着丝丝寒意;屏山峡谷的绿水清澈见底,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玻璃;空气也显得格外湿润,呼吸间仿佛品尝到了冰镇的汽水。
这里的凉意呈现出一种“多维”特质——地面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地下隐藏着深邃的溶洞,水面漂浮着轻盈的船只,抬头仰望可见险峻的悬崖,每走一步,每一处景致都让人感受到清凉。
屏山峡谷被誉为“中国仙本那”,乘坐小舟穿梭于狭窄的峡谷之中,水面平静得如同镜面,船只仿佛悬浮于空中。阳光透过崖顶的缝隙洒落,水面上泛起斑驳的光影,鱼群在船底穿梭游弋。峡谷中的栈道沿悬崖而建,向下望去是一片深绿色的水域,向上仰望则可见一线天际。谷风携带着水汽吹拂而来,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恩施大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更添了几分柔美与雅致:栈道沿绝壁而建,高悬于300米的峭壁之上,脚下云雾缭绕,身旁青松迎客;一炷香石柱高达150米,无论风雨如何,都屹立不倒,传说中它是“天神之拐杖”。
腾龙洞堪称亚洲之最的溶洞,其宽敞的空间足以容纳直升机。洞内,一场激光秀将岩壁幻化成璀璨的星空。游览完毕,前往洞口附近的清江河畔,乘坐竹筏漂流,江风轻拂,暑气顿时消散。
八、内蒙古呼伦贝尔:风吹草低见清凉
呼伦贝尔在七月宛如“天然空调房”,日均气温保持在16至21摄氏度之间;辽阔的1.3亿亩草原宛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洋,而8万平方公里的湿地则如同庞大的海绵,将炎炎夏日中的热气悉数吸收。
这里的感受是"无拘无束"的——骑马而行,耳畔风声呼啸,自驾途中,窗外尽是连绵的翠绿,躺在广袤的草原上,云朵轻轻掠过,连那阳光也显得格外柔和。
老舍将莫日格勒河誉为"天下第一曲水",其河道蜿蜒曲折,宛如草原上闪耀的银色项链。骑马沿着河岸前行,可见牛羊在河边悠闲地饮水,而牧民的蒙古包则升起了袅袅炊烟。
额尔古纳湿地,亚洲之最,其木栈道蜿蜒穿过沼泽,脚下草甸绵软,宛如踏在绿绒毯上,而远处的马蹄岛宛如一颗镶嵌其上的心,夕阳西下,将整个湿地染上了金色的光辉。
七月的那达慕盛会堪称草原上的“狂欢节”,摔跤选手们身着带铜钉的坎肩,犹如游走的铠甲,每一次摔跤都掀起尘土飞扬;赛马场上,十岁左右的小骑手驾驭着骏马疾驰,风势猛烈地吹拂着他们的衣角,猎猎作响;而射箭手则眯着眼睛精准瞄准,弓弦一响,箭矢便如流星般划破长空。夜晚的篝火晚会上,牧民们会热情地教你跳起安代舞,伴随着脚步的跺动,他们高声唱出“草原的月亮啊,照亮了人心”。
九、西藏林芝:18℃的"西藏江南"
林芝的夏日被誉为“西藏最温和的时光”:平均气温维持在18℃左右,雅鲁藏布江的水汽在河谷中弥漫,南迦巴瓦峰的融雪汇聚成清澈的溪流,青稞田呈现出一片翠绿,宛如波涛汹涌,连周围的空气都弥漫着清甜的气息。
此地的凉爽不伴随高原反应——海拔仅3100米,低于拉萨,森林覆盖率高至53%,空气中负氧离子丰富,大多数人不会感到头痛。
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誉为"地球上的最深裂缝",每当7月的雨季来临,峡谷的神秘感便愈发浓重:沿着徒步路线前往直白村,沿途的瀑布如同银链悬挂在峭壁之上,水珠溅落在脸上,带来丝丝凉意;站在观景台上等待南迦巴瓦峰的出现,它常年被云雾笼罩,藏族人常说"有幸一睹其真容的人将全年幸运",若运气佳,雪峰会突然显露真容,阳光照射在雪地上,耀眼得让人难以睁开双眼。
巴松措被誉为“藏东神湖”,其湖水呈现出翡翠般的碧绿。若乘坐游艇抵达湖心岛,你将发现岛上坐落着拥有1500年历史的错宗工巴寺。寺中的喇嘛会赠予你“圣水”,只需喝上一口,便能感受到从喉咙到胃的清凉。而新措徒步之旅则如同一场“森林浴”——沿着溪流漫步,松树的清香与野花的甜美交织在一起,松鼠在脚边跳跃,偶尔还能看到马鹿奔跑而过,仿佛置身于一个动物王国之中。鲁朗享有“东方瑞士”的美誉,那里的草甸上开满了野花,远处的雪山巍峨壮观,近处的木篱笆宛如一幅幅精美的油画。
十、黑龙江伊春:红松下的清凉深呼吸
伊春的夏日,仿佛沉浸在一片清凉的森林之中:平均气温维持在20℃左右,高达83.8%的森林覆盖面积,每立方米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7万个。漫步于林间小道,可以闻到松针的清香,感受到腐叶的湿润气息,宛如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之中。
这里的清凉气息蕴含着东北的质朴——既无繁复的装饰,唯有辽阔无垠的森林、透明见底的溪水,以及畅快淋漓地呼吸氧气的愉悦。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红松之摇篮”,这里生长着2000多株历经百年的红松,其中最高的可达30米,宛如一排排绿色的宝塔。公园内,一条名为“少奇号”的小火车穿梭于林间,它是一辆复古的绿皮列车。乘坐这列车穿越森林,微风拂起窗帘,便能目睹松鼠在树梢间灵巧跳跃的景象。
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宛如一座“地质博物馆”,那里的巨石经过风化,形态各异,仿佛成了各种动物的化身:在“一线天”的狭窄石缝中,仅能容得下一人通过,抬头仰望,天空仅剩一线,凉风从缝隙中穿梭,让人不禁缩紧脖子;而“卧狮石”则像一只趴卧的狮子,其身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每当下雨,水流便从狮口涌出,宛如狮子在吐水。
金山鹿苑被誉为“亲近鹿群的天堂”,那里有300多只梅花鹿,它们并不畏惧人类。当你手拿鹿饼时,它们便会主动靠近,用湿润且略带凉意的舌头舔舐你的手。在7月份,鹿苑的草坪上开满了金黄的黄花,鹿群在花丛中悠然吃草,宛如童话世界中的画面。
这些避暑胜地,有的坐落于雪山之畔,有的位于峡谷幽深之处,有的遍布在广袤的草原之上,尽管它们各具特色,但都拥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借助大自然的恩赐,将夏日的炎热缓缓驱散。
漫步于六盘水的烙锅摊边,悠然聆听山间歌声;徜徉在呼伦贝尔的辽阔草原,追逐那绚烂的晚霞;漫步于伊春的红松林下,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你都能找到那属于你的清凉所在。出行前,别忘了查询天气情况,并准备好轻便的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