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见证了小米汽车的首场发布会,其主题聚焦于“跨越”。会上,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多次强调,自小米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以来,已历经1003个日夜。本次发布会全方位展示了小米汽车及其首款车型SU7的五大核心技术,本文亦将深入剖析本次发布会中所有新车型所涉及的关键信息。
在详细阐述五项关键技术的之际,我首先向大家展示小米汽车SU7的概貌,至于其剩余的内饰、动力等配置细节,则将在核心技术模块中逐一详述。
小米SU7作为小米品牌的首款汽车,其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其车身尺寸与宝马5系、奔驰E级等车型相仿。小米对SU7抱有厚望,希望它能融合高性能、生态科技与智能空间体验,提供极致的驾驶感受、卓越的续航能力和出色的安全性能,从而构建起“人车家生态”的完整闭环。
一、外观设计
在形态设计上,小米追求的是那种“历久弥新的设计风格”,雷军在产品发布会上自豪地强调,优质的设计即便经过十年乃至半个世纪,仍旧显得不过时。为此,小米特地邀请了宝马全球首位华人设计师李田原以及前奔驰德国总部资深外饰设计师仇臻,他们致力于在汽车设计领域,将自然之韵与科学之精巧妙结合,既追求外观的悦目,更注重其经久耐看的品质。
小米SU7的前脸设计极具运动感,低矮的车身姿态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巧妙地融合了多种线条,使其在优雅之余亦不失力量感。此外,下方独特的真风道造型以及清晰勾勒的下包围,完美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潮流。
新车在照明配置上采用了4透镜12像素矩阵式ADB自适应大灯,灯组中央横贯一条日间行车灯,点亮后效果显著,且原创性极高。更引人注目的是,当灯组亮起时,内部会显现出“米”字图案,这已成为小米汽车家族设计的一大特色。
小米SU7推出了海湾蓝、雅灰、橄榄绿这三种车漆色彩,它们不仅自然且富有回归自然的韵味,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美感。在发布会上,雷军多次提及并表达出对海湾蓝色的偏爱,这种饱和度高的色彩无论在何种场合都能引人注目。
在车身侧面,小米SU7的尺寸具体为4997mm长、1963mm宽、1440mm高,轴距达到了3000mm。这样的设计特征,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SU7那流畅的大溜背造型。其线条简洁而富有动感,勾勒出既优雅又充满力量的腰身。得益于3倍轮轴比、2倍轮高比以及1.36倍宽高比的优势,SU7的视觉效果尤为出众。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追求较低的风阻系数,实现低能耗与长续航的双重目标,SU7在设计阶段便全面考量了所有可能影响风阻的细微因素。因此,它采用了28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17度倾斜的大溜背造型、全车轮廓的G4连续曲线设计、无边框的水滴形后视镜、鹅卵石状的激光雷达以及半隐藏式的门把手等创新设计。经过超过1000次的数字模型仿真试验、300余次的油泥模型优化调整以及严格的风洞试验,SU7的风阻系数成功降至0.195Cd,这也使得小米SU7成为全球量产轿车中拥有最低风阻系数的车型。
车尾部分配备了辨识度极高的光环式尾灯,其设计灵感源自土星光环。该尾灯由360颗632nm的超红光LED元件构成,形成一条渐变的动感光带。当夜幕降临,点亮后的效果仿佛穿越时空,带来独特的设计体验。
小米SU7不仅配备了电动式可调节的尾翼,该尾翼能增加车辆的下压力,而且其夸张的包围造型更是充满了竞技感。此外,雷军透露,小米SU7的设计赢得了包括克里斯·班戈在内的多位国际知名设计师的赞誉,这一认可充分体现了他对新车外观设计的自豪和偏爱。
二、 电驱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五项关键的技术。首要提及的是电驱技术,即电机技术。小米汽车团队自主研发了HyperEngine V8s、HyperEngine V6/V6s三种高性能电机,这些电机采用了双向全油冷散热和S型立体油路设计等多项前沿技术,使得性能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对于刚刚起步的小米汽车团队而言,这样的研发成果实属不易。
这三款电机的性能依次递增,顺序为V6、V6s、V8s。这些型号映射了燃油车时代的汽缸数量,其中V6对应着燃油车时代的V型六缸发动机所提供的力量水平,后续型号以此类推。HyperEngine V6/V6s超级电机转速高达21000rpm,荣登行业领先行列;其性能已超越全球顶尖量产电机,如Tesla Model S Plaid,其转速为20000rpm。HyperEngine V6超级电机的功率上限为299马力,扭矩峰值可达400牛·米;HyperEngine V6s超级电机则更为强劲,其最大功率攀升至374马力,扭矩峰值更是高达500牛·米。
HyperEngine V8s采用了双向全油冷散热技术,并设计了S型立体油路,此外,它还运用了8层扁线绕组技术。其功率密度高达10.14kW/kg,显著超越了现有最顶尖电机的参数。在实现卓越散热效果的同时,该电机效率达到了98.11%,并具备425kW的最大输出功率以及635N·m的峰值扭矩。
小米对电机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们认为“转速至上”是真理,这一点在现有的技术发展道路上已被证实是正确的。V6和V6s型号的电机转速达到了21000转每分钟,而V8s型号更是高达27200转每分钟,这些数据无疑令人震惊。与此同时,小米公司宣布已成功研发出新一代超级电机,该电机采用了碳纤维的激光固化缠绕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其转子转速已达到35000rpm的峰值。
V6和V6s电机已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于车辆,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购买到搭载该电机的车型——小米SU7。小米SU7 Max版装备了双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其峰值扭矩达到了838N·m,总功率更是高达495kW。该车最高速度可达265km/h,从0加速至200km/h仅需10.67秒,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更是缩短至2.78秒,不包括起步时间。V8s电机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不过它要到2025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至于正在预研中的性能最卓越的电机,目前尚无关于其量产时间的具体信息公布。
小米在自研电机的征途上遭遇了重重困难,然而雷军秉持着要么不做,要么追求极致的精神。在宣布造车项目满1003天后,小米向市场提交了一份成绩单。从技术展示来看,这些电机在全新的线路设计及材料应用方面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然而,这些电机在实际装车使用后,其动力输出效率和稳定性是否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仍是一个疑问。我们还需静待时间给出答案。
三、 电池
电动汽车领域,电池技术至关重要,其成本在整车中占据较大比重,而且电池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能。小米SU7 MAX版搭载的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能够满足超快充等高级需求。雷军在发布会现场打趣道,当前众多800V平台车型并未真正达到800V标准,甚至有的车型在500V或600V电压下便擅自标榜采用800V平台技术。相比之下,小米汽车则显得更为脚踏实地,尽管其技术已接近业界宣称的“准900V”,但依旧坚持将自己定位为800V平台。
新车的电池组选用的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芯,并且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例倒置电芯的CTB一体化电池。这项技术堪称独树一帜,此前没有任何厂商在量产车型中应用过。倒置电芯的构造使得在热失控发生时,能够通过电芯中央的泄压阀迅速将能量向下释放,从而显著增强车辆的安全性。
CTB一体化技术较为常见,它将车辆地板与电池上盖合二为一,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车内空间增加10毫米,还能提升集成效率,增强结构的刚性。此外,小米还引入了多功能弹性夹层和极简线束等先进技术,使得电池包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小米汽车的电池容量最大可达到150度,按照理论计算,其CLT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超过1200公里;目前投入生产的电池包在相同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分别是668公里和800公里;特别是采用了800V高压平台的MAX版本,具备快速充电功能,仅需充电5分钟,续航能力就能提升220公里。
不得不提,小米在电池技术方面同样实现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其核心优势包括:采用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CTB电芯倒置技术、卓越的电池安全性能以及高效的热管理系统。若你对续航能力、充电效率等方面有具体要求,那么MAX版车型,作为小米技术的集大成之作,无疑是值得一试的选择。
四、 大压铸
小米依托其自主研发的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即Xiaomi HyperCasting,成功跻身国内唯一一家既自主研制大压铸设备集群,又开发压铸材料的汽车制造商。这是一套集成的压铸系统,具备将多个零件合并成一体的功能。这一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它使得小米汽车的后地板由原本的72个零件整合为单一整体,焊点数量减少了840个,整体重量下降了17%,并且强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一体压铸技术存在一个明显不足,那就是一旦发生碰撞,修复难度大,维修费用也相对较高。对此,小米汽车在设计中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在一体式后地板的后部增设了专门的加固构件。这些构件涵盖了中高速和低速的溃缩区域,能够在遭遇后方撞击时,有效减少对一体压铸部件的损害。这样的设计不仅提升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同时也为消费者节省了维修费用。
压铸车身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在于选材,即便设计得再出色,若选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亦无法确保部件具备足够的强度与耐用性。针对这一问题,小米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且免热处理的环保压铸材料,并将其命名为“泰坦合金”。这一合金配方是在1016万种方案中精挑细选出的,它将强度、韧性与稳定性完美融合。
五、 智能座舱
小米,这家从智能手机领域起步的企业,在座舱技术上也展现出了卓越的实力,概括而言,它让消费者得以一窥实现“万物互联”这一美好愿景的更多可能性。
车内装饰选用了众多皮质及柔软材质进行覆盖,营造出精致的视觉效果;配备了16.1英寸的高清3K中控触摸屏、一个56英寸的超大抬头显示系统以及一块7.1英寸可翻转的仪表显示屏;同时,新车还具备后排两个座位前方的双屏扩展功能,实现整车五屏互动;此外,它还全面兼容无线CarPlay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其实用性。
在T型中控台区域的下方,小米SU7配备了无线充电模块以及水杯搁置架,同时保留了四个物理按键,它们分别用于调整空调的温度、风量,控制尾翼的升降,以及调节空气悬挂的上下移动。
该设备搭载了澎湃OS操作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骁龙8295芯片,AI计算能力高达30TOPS。其多任务处理框架灵活,支持桌面应用自由拖动和调整尺寸,并能自动适应不同设备。此外,它还能深度适配主流车载应用,允许手机应用直接固定在车内,瞬间转变为车机原生应用。以使用手机地图导航为例,车载屏幕能够直接呈现手机界面,而且还能实现手机软件页面的无痕切换至车机界面,继续进行操作。无论是聊天、观看视频还是召开会议,这些软件都能实现良好的兼容性,体验相当有趣。
此外,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是,小米不仅推出了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和多样化的标准协议,还构建了一个极为强大的专属CarIoT生态系统。该系统内置了CarIoT扩展基座,能够灵活接入众多设备,例如智能香氛等。其四组Pin点供电通信设计还能扩展物理按键的功能。此外,借助“万物互联”的软硬件支持,用户可以体验到诸多有趣的功能,例如通过手机视频会议共享车外摄像头,或者利用车内阅读灯调用手机的光线传感器等。你甚至还能在大型显示屏的底部额外粘贴一个实体按键或是键盘,这样游戏的玩法就更加丰富了。我坚信,一旦产品正式上市,将会涌现出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智能座舱,作为构建“人车家全生态”体系中的最终环节,标志着汽车行业正式迈入了一个前沿的智能移动空间时代。依托于小米澎湃操作系统,小米打造了一套统一的视觉交互系统,实现了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全面共享生态,这一创新成果也将成为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发布会结束之际,雷军感慨道:“人生的道路应当宽广自信,不懈追求的成就,便是人生最丰厚的回报。”小米坚信,当前汽车产业的使命在于构建“移动智能空间”。从那五项核心技术来看,小米已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小米SU7的全球首次亮相,更是向全球汽车市场彰显了其卓越的技术创新实力和非凡的设计制造水平。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价格,但此次发布会并未公开大致的价格范围,甚至未深入探讨与价格相关的话题。雷军仅以玩笑的口吻提及“9.9万和14.9万的价格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你认为这款车的合理售价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