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将至,旅游行业迎来出行旺季,亲子游成为其中的热门选择。在暑假期间,带着孩子出游不仅能收获愉快的时光,却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在暑期组织亲子旅行时,家长们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和心思呢?在亲子旅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小摩擦,这又是为何呢?那么,哪些旅游方式更适合孩子们呢?目前,多子女家庭出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使他们的旅行更加便捷呢?
生态游热度高
亲子游家庭游成主力
这个暑假期间,位于云南红河的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内,木春菊与绣球花等花卉争奇斗艳,而卡丁船、冲浪小黄鸭以及天空海等娱乐项目,则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
太平湖在夏日里,色彩斑斓,宛如一个调色盘,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夏日画卷,让人深刻体验到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在此,亲子游和家庭游成为了众多游客中的主流选择。
弥勒的可邑小镇正举办着第二届电音火把节,众多知名乐队受邀献艺,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融合民族风情与时尚潮流的狂欢盛典。在这场盛宴中,"点火把"仪式将活动气氛推向顶峰,游客们围绕着旺盛的篝火,欢快地跳起了舞蹈。
家长提前数月规划行程
游玩体验如何?
暑假将至,众多家长纷纷重启了携子出游的模式。为了确保孩子能度过一个充满趣味的暑假旅行,不少家长不惜提前数月便开始精心策划。那么,在游玩过程中,他们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游客卓女士表示,她们大约提前了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来精心规划了此次旅行。整个行程共计十天,她们在昆明停留了一晚以便换乘,接着在大理洱海边度过了三天的时光,然后又在巍山古城逗留了两日。之后,她们前往腾冲,并在那里居住了四天。最后,她们带着三个孩子返回了北京。由于是带着孩子出行,卓女士并没有过多考虑游览多少景点,而是以孩子们的舒适度为主要考量,选择了体验式的活动,因此行程安排得并不算太紧张。
吴女士一家四口,从澳门乘坐飞机抵达厦门,先游玩了三天。随后,他们前往泉州晋江探望亲友。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度假。大儿子特别喜爱沙滩和科技馆,而小女儿则对沙滩情有独钟。在厦门的那几天,天气相当炎热。因此,我不得不忍痛取消了前往鼓浪屿和植物园的计划。毕竟,他们非常怕热,我知道如果他们感到不适,很可能会发脾气。幸运的是,整个行程并未出现太大的矛盾。科技馆的这一区域原本计划参观时间为一个到两个小时,然而,他们竟然逗留了整整四个小时,仍旧意犹未尽,不愿离去。
杨女士表示,她们的旅行是从大连出发前往新疆,队伍中包括两位成年人和一位老人,以及两个小孩。此次旅行选择了自驾方式,行程大约在一周前就已经安排妥当,整体进展颇为顺利。她们租用了一辆房车,整个旅程预计将持续13天,途中会不时停留,以便欣赏新疆的壮丽景色。午后时分,阳光充足,孩子们有时会感到炎热而脚步沉重,相互鼓舞后却都能继续前行。携子出游,不仅能领略壮丽的景色,还能加深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亲子游“不尽兴”
问题出在哪儿?
在暑假期间,带着孩子外出游玩,不仅能收获愉快的时光,却也时常伴随着挑战和辛劳。在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那么,这些不愉快的经历都有哪些呢?
游客李女士表示,由于观看的演出在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引用几首颇具名气的宋代词作,而孩子年纪尚幼,对这些词作并不熟悉,因此她可能会感到乏味,甚至觉得天气过于炎热。
张先生表示,他是一位长期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最近,他的家人来到北京。其中包括他姐姐家的两个孩子,以及他哥哥家的两个孩子,还有他妹妹家的一个孩子。这些孩子的年龄介于8岁到13岁之间。他们原本计划预约的活动,却发现都无法当天完成,都需要提前一周进行预约。实际上,孩子们并不想参与这些活动,但家长们希望他们能来北京体验历史文化的氛围。然而,由于孩子们年纪尚小,他们并不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
减少亲子游中的小矛盾
家长应该怎么做?
暑期家庭旅行趋势明显,在畅游旅途之际,偶尔的小摩擦可能会破坏家长与孩子的心情,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
旅游,它更多的是一种在愉悦中不断成熟的经历,涉及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对人文历史的深入研究,以及人际关系的增进,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旅游确实具备教育的价值,然而,它终究与课堂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应将亲子旅游变得过于功利,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
其次,需根据自身能力谨慎行事。换言之,需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承受长途旅行的劳累,以及在不同成长阶段,孩子是否能够适应并接受适当的环境教育,换言之,不应盲目随从他人。
第三,我们常常认为说走就走的旅行方式颇为时尚。然而,旅游活动涵盖了食宿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家长若携子女出行,务必制定出行计划。
外出旅行时,最关键的一点是务必与孩子保持充分的交流。我们常常一到景点就催促他们快快拍照,甚至帮他们占座。然而,孩子可能会感到难为情,他们可能并不想拍照,或者不愿让妈妈代为占座以便拍照。我们作为家长,绝不能仅凭自己的愿望来左右孩子的决定。即便孩子年纪尚小,也不能忽视他们的自主性,应当多与他们商讨。
哪些旅游方式更适合儿童?
在制定亲子旅行计划时,我们应考虑哪些出行方式更适合孩子们?相关领域的专家们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院长戴斌指出,旅游实质上是一种异地的生活方式;对于众多居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家庭的父母而言,他们带着孩子前往古镇游玩是一种普遍现象;同样,一些来自二、三线城市,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家长,也乐于带孩子来到北上广深等地开阔眼界,这在我看来,同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
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表示,他认为学龄前儿童出游,主要应限制在本市或本县范围内,只需带孩子出去看看即可。而到了小学生阶段,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市域或省域范围内旅游,但不宜过于遥远。因此,目前许多家庭选择自驾游,这实际上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出游距离。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院长戴斌指出,儿童的年龄越小,他们对于特定场景的注意力就越为有限,因此并不适宜前往那些需要长时间聆听讲解的景点。有时,甚至需要孩子背诵一首诗或一篇文言文才能参观某个景区或景点,这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未免有些过于苛刻。总而言之,我们期望在孩子与家长的亲子旅行中,双方能够加强交流,这样不仅能让我们的旅行充满欢乐,还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成长,掌握关于自然与人文的知识,尤其是提升社会交往技巧。
多孩家庭出游需求增加
如何更方便?
目前,拥有多个孩子的家庭数量逐渐上升,面对这样的大家庭,如何使亲子旅行变得更加便捷呢?
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困扰。在旅游过程中,孩子们的增多让人感到欢欣。因此,我们期望社会各界,包括航空公司、高铁以及酒店和景区,都能展现出更多的包容性,秉持宽容的心态来应对这一现象。当然,若此类现象增多,我认为它同样蕴含着市场发展的机遇。经过多年,我们已适应了由两个大人加一个小孩组成的家庭模式。然而,未来我们或许需要适应由两个大人加两个小孩,或者两个大人加多个小孩的格局。以我所知,某些酒店已推出亲子房,房间内设有上下铺。此外,一些主题公园也开发了无动力设施,以适应家庭中孩子的共同游玩需求。总的来说,我认为随着多子女家庭的出现,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商机。